古韵遗风代州城
五台山旅游网11月13日消息 代州,一颗镶嵌在内长城的明珠,一朵绽放在黄土高原的奇葩。在漫长的春秋岁月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在辉煌的史册里,诉说着华夏璀璨的芳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古称代州,位于雁门关下,滹沱之阳,南控中原,北镇云朔,史称中原门户、北门锁钥。代州古城,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化遗存。代州古城,于战国筑城,曹魏立郡,北周设州,明清置道。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接壤区,也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长期争夺之战略要冲与边防重镇。
西门城楼。冯晓磊摄
城内城外皆遗篇
往事越千年,城内城外皆遗篇。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整体布局以及街巷面貌是这座城的骨架,是人们对这座城刻骨铭心的印象,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体现。代州古城基本布局为“一城三关一园”。主城垣,分东西南北4门,东西南北瓮城4座,罗城4座,魁星楼1座,文笔塔3座,城门楼、角楼12座。主城垣建东关、西关、北关,滹沱河南畔建有南门园。据《山西通志》载: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在雁门关下建代县古城(古称广武古城)。城址就在今代州古城西7.5公里处的古城村。它历经秦、两汉、曹魏、晋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十几个王朝,至北魏熙平年间,由于大地震破坏,古城被迫迁至东面的上馆城村,即今日的代州古城位置。这可以说是代县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筑城运动。上馆城建于东汉年间,是广武古城的馆驿之城,主要用来接待过往使团等。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所九原(今忻州市),迁入上馆城。上馆城最初建置规模不大,在雁门郡、广武县陆续迁入上馆城后,上馆城又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扩建。至此,上馆城成为肆州、雁门郡、广武县三级行政治所。隋开皇六年(586年)始称代州城。代州古城发展至北宋时,其城市建设、商贸活动、文化繁荣程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到明清时发展程度达到最高峰。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载:县城内共有布政司、雁平道署、州署、训导署、学政署等大小衙署11座,有天宁寺、圆果寺、马神庙、火神庙、酒仙庙、关帝庙、龙王庙、土地祠等庵观寺庙48座,有“兄弟进士”“十俊坊”“五子登科”等精美牌楼31座,有南园、映碧园、知园、西园、东园、考盘园等私家园林6座,有“恒升昌”“大德昌”“天德隆”“天德生”等大小商号300余家,有“永生厚”“日升昌”“聚盛隆”等票号56家,有包括边靖楼、钟楼等在内的各种精美楼阁16座。“一处古遗,一卷晋商文化图册;一部代州史,一座华夏文明博物馆。”后人也有习惯将原广武古城一并称为代州古城。
代州古城,是智慧的结晶。古时的代州人,秉承儒释道,延续了古代“背山面水、四方为城”的筑城传统。只是在当时战争频发的年代,在筑城时总是以防御为主。据清·乾隆版《代州志》载:“明洪武六年(1373年),吉安侯陆亨与都指挥使王臻大兴土木,在旧城的基础上砌石为基,砌砖为垣,筑城墙高三丈五尺,周长八里一百八十五步,池深两丈一尺。中有活水,四面生莲。”古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四个城门分别是熙和门、迎薰门、康阜门、镇朔门。门额上刻匾“屏蕃畿甸”“车辅晋阳”“滹沱带绕”“广武云屯”。明景太元年(1450年)、成化二年(1466年),参政王英、都指挥同知张怀又分别在西关、北关、东关筑起3座屏护州城的关城,代州古城“西关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六步,壕深丈许。”“东关城周三里,壕深二丈。”“北关城周二里。”故形成“一城三关”的格局。
文庙。冯晓磊摄
古城整体形制规整
代州古城,整体形制规整,史称卧牛城。城垣上垒雉堞,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呈长方形。城墙高12米,周长4310米。城墙呈楔形,底宽顶窄。东北方呈秃角,形如“丑”字,代表天空中形状似牛的一组星宿,故又叫卧牛城。城门上筑高大的城楼,城门外建瓮城,瓮城外又建罗城,瓮城与城门齐高,同为12米,罗城高及城半,减为6米,每个罗城上又设暗门。瓮城上均筑巡敌眺望的城楼,连上四个城门楼,古城墙上蜿蜒而立12座华美的城楼。南北与东西大街十字交叉于古城的中心,边靖楼为全城中心制高点。东西以古楼后街、大南街为轴对称,雁平道署、守备署分别与州衙署、参将署东西对称。古城内主路网呈十字网状,设东西南北四条主大街,于边靖楼前十字相交,街宽均约13米,衙署、庙观、民居则分布于由十字大街分割成的四大街区上。主要按中国古代传统城市法制而建,但略有不同,即东西门相对,南北门略偏。
以主大街为界,又可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街区,每个街区又以东南西北辟六巷,青蓝方石铺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考虑作战需要,支路设计大多为“丁”字形。城墙外墙砖砌,内墙黄土夯筑。城墙顶宽可容四套马车驰骋自如,可以错车。代州城周围有护城河,宽两丈,水深没人头顶。护城河四季水长流,其水源是七星河水,加之城东南街区青龙泉水常涌,流入玉带河中,经西南角城墙根之“大水道”注入护城河。
代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据省民俗学家张润厚介绍,中国古代汉族先贤从事各种研究,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各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即青龙、玄武、白虎、朱雀,有驱邪、避灾、祈福的作用。这四个象征性的形象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代州,这四个形象被应用在建筑、城市建制等不同领域中,为的是物阜民丰,让代州多出人才。
武庙。冯晓磊摄
卧牛城的美丽传说
至于卧牛城,只是一个与农耕文明有关的神奇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代州上馆城村附近是开阔的冲击平原,沿河两岸草丰水美,气候宜人,宜耕宜牧,百姓十分富庶。不知哪一天,也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一头金牛,饿了就在此吃草,渴了就到西关书房院落清水河和玉带河附近饮水,晚上就在上馆城附近休息。人们发现后,都想逮住这头与众不同的牛,可是当人们就要追上它时,它却跑得不见了踪影。当时,代州古城正在建设中,眼看城墙就要合围,孰料这头金牛卧在东北角处,一动不动,无法施工。无论谁也奈何不了它,因为这不是一头普通的牛,它能任意变化。白天筑好的城墙,它像牛魔王似的身子一摇动,瞬间尘土飞扬,就将砌好的城墙用角撞毁。筑城的总监报告了府衙,最终只能绕开金牛的领地,将城合围。从此,州城与金牛相安无事。据民间相传,代州多出人才,尤以东北街最多,可能是这一方的百姓得到了金牛的庇护与润泽。代州古城在落日余晖下,恰似一头面向东北,俯卧低头咀嚼的公牛。崇文、明理、创新、进取的代州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象征正直、勤勉、稳定、有梦想的“牛”精神,蕴育成代州人的精神象征,无疑让代州古城愈发光彩照人。代州卧牛城,一个有趣的名称,让人津津乐道。
代州古城,全州城共有城楼12个。城楼建筑极其雄伟,都是明代建筑,有斗拱,双层飞檐歇山顶,面宽五间。代州古城的瓮城都有庙,有乐楼戏台。据老人们回忆,在东门瓮城供奉的是嫘祖。北门瓮城供奉的是鲁班爷。西门瓮城供奉的是“关帝圣君”。南门瓮城,有火神庙。
《周礼·考工记·匠人》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在讲求“礼制”的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这种城制对代州古城的布局也是有很深的影响的。古城遗迹今犹在,驻足凝神,故园一览无遗。这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古城,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古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座城会让更多人认识、领略到它的美,感受到它的魅力。
编辑:武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