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这段珍贵的历史

2023-11-12 09:24:16 来源:大河之曲

图片

  五台山旅游网11月12日消息 在黄河的一条线上,还有晋陕黄河两岸第一个鸡鸣三县的三角河湾地带,这三个县就是河曲、府谷和保德。老年间走西口的,有不少是河曲、府谷和保德人。保德曾经立过府,有些历史上的“优越感”,所以邻县人同他们口角起来,不免要说谁更精明谁更“鬼”些,但同喝一条黄河里的水,还是一乡人,曾经一齐顺着黄河“走西口”,见面还是亲热的不行。

  河曲离偏关只有45公里路程,其名曰河曲,是因为那里有最为弯曲的一段黄河河段。河曲有一个规模稍小一点的龙口水利枢纽和龙口黄河大桥。桥左是河曲县刘家塔子,右岸是内蒙古准格尔旗马栅镇。龙口黄河大桥建于2004年,是万家寨水库和综合水利枢纽的配套设施。虽然桥长只有600多米,但联通了陕晋蒙。河曲、府谷和保德这三个县,如果不是分属不同的省区,也许会成为黄河中游的一个小武汉三镇。

  在今河曲县旧县乡的土地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历史史实。大量的人口迁徙到现今的今五台县。事情背景发生在公元1368年~1398年,元末明初,战乱历经20余年,很多地方人口死亡殆尽成为无人之地。

  为什么从河曲保德移民呢?正值其他地区大闹灾荒战乱之时。河曲保德一带却相对安宁。由于那里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地理环境紧邻黄河,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且有保德军火山军等民风彪悍,就像今天的俄罗斯一样让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元末明初起义军并未波及。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逃往那里。如此一来,与其他地方一带人烟稀少相比,河曲保德倒是人丁兴旺。河曲保德人口占山西人口的近7%。加之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大量使用移民政策。

  洪武十三年(1380年)5月,河曲民为军者,悉还为民。大移民历时50年时间,陆陆续续覆盖了五台的多数地区,对五台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人是民俗的"综合载体",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个人进入一个新的地方,往往被当地的民俗所同化,这便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但是,当大批的人成群结队不断涌入,当地民俗就会反而被外来移民同化消灭。

图片

  五台县的大部分人的祖先就是在明初这次大移民的背景下来到五台的。很多姓氏的族谱显示了这一点。族谱共同记录了明洪武从火山保德州移民来五台。那么火山保德是什么意思呢?火山保德是同样的地名,范围不一样,就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地区的两个部分这样的称谓。火山县曾经统领现在的河保偏这一片地区。为什么叫火山呢?历史继续往前翻到北宋,北宋在雄勇镇(雄勇镇在今山西省河曲县)建火山军,设置火山县作为火山军治所,位于今河曲县旧县乡西三十里,统领河曲偏关岢岚保德静乐岚县。不久火山县废,金国时代升火山军为火山州,因而火山从北宋开始由军而成了地区的代名词。火山即今河曲,这也是河曲县的由来。

  火山军,曾经是宋国抵御辽国入侵的前线。当时北宋拥有庞大军队,通常都是上百万的军队存在。民为军,军为民,军民相杂不分。有敌情即为军,无敌情即为民。因此后来军的称谓在一定程度上就代替了地区的称谓。甚至在后来军制直接变成了县制。《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火山军,岚州之地,太平兴国七年(982),建为军,治平四年(1067),置火山县,熙宁四年(1071),废之。清道光十年《河曲县志》载:旧县五代北汉时置雄勇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置。治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属河东路。治平四年(1067)置火山县为军治,熙宁四年(1071)县废。金属河东北路。贞元元年(1153)又置县为军治。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火山州。此为火山河曲的来历。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