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历史 | 清长城 那一段最后的辉煌

2023-10-31 11:42:42 来源:忻州日报

  五台山旅游网10月31日消息 忻州大地上的长城,修筑历史朝代之多是不容置疑的,在全国范围内,清代修筑长城的地方真还不多,可是在忻州就有清代的长城。如果把古代修筑长城说成王朝的荣耀和辉煌,那么清代修筑长城就是最后的一段辉煌。

  或许有人质疑忻州是否在清代修筑过长城,我们先看几则历史文献,史书会告诉你许多稀奇的故事。

图片

保德黄河畔上的石砌垒卡。杨雨帆摄

  据《清史稿·郑敦谨列传》载:咸丰七年(1857年)“回匪入河套,近边震动,敦请移驻宁武督防,别遣兵守榆林、保德下游各隘,增募炮勇,补葺河曲边墙。”从山西布政使郑敦谨的奏章可以看出,在清咸丰年间,黄河西岸的甘肃回民起义军常过河侵扰,清廷加强了黄河防务的力量,修筑长城进行防御,曾补修过河曲境内的长城。

  据《钦定平定七省方略·钦定平定陕甘新疆方略》载,庚午年(1870年)十二月“何璟奏言:晋省河防北自偏关县起,南至永济之风陵渡止,皆与陕境接壤,河岸袤长,其间以河、保、吉、乡为重要。河曲冰桥最长,地势平衍,现有高占彪所统精锐四营驻扎该处,惟力尚单,幸有宋庆一军留扎河西,足为声援。吉、乡两处仅驻陆师十营,赖有旧筑卡垒、长墙,经张树声、李庆翔酌量增修,得以凭墙扼守,籍可稍省兵力。”从以上奏章可以看出,清代对偏关至风陵渡一段的黄河防务是非常重视的,黄河畔上原有长城可依托利用,损毁的尽快维修。

  再据《钦定平定七省方略·钦定平定陕甘新疆方略》载:“山西巡抚何璟又奏言:臣于(同治九年)闰十月二十日,行抵河曲县周视营垒边墙,即循河北行。二十三日,抵保德州,逐一屡堪窃,维河保情形以河曲为重要,上自马连口起至石梯隘止,计八十里,中结冰桥约六十里,两岸沙滩平衍,径路纷岐,边墙坍塌处所虽经随时修补。”清同治七年,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言:臣查山西河防,自河曲保德以南,夹岸山谷,迤逦有险可据。前据陈湜缄称,已一律修砌垒卡,设险增防,该处尚可无虑。”从这两段奏章看出,在清同治年间河曲保德以南修筑过边墙城堡等长城防御设施。

  再看《钦定平定陕甘新疆方略·塞垣卷》的两段记载:同治七年(1868年)山西布政使郑敦谨奏言:“惟河曲县冰路最长,开冻最晚,现派已革总兵阎文忠等管带各营在彼防守,其沿河边境共九十里,旧有边墙已多坍塌,今拟补葺并挑壕、筑垒,修建垛卡堵御较为得力。当饬该州县等,劝督民团分段承修,务于冬月以前竣事。”“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左宗棠……曰:晋省保德、河曲一带河岸绵长,冬令冰桥凝结,贼骑处处可行,该署抚拟于保德天桥修筑石卡石垒,并于下游各隘口分派官兵驻扎,添募炮勇,为上下应援。其河曲旧有边墙亦拟补葺,挑壕,筑垒,修建垛卡以资凭守,所筹尚属周妥,即照所拟办理,务于黄河未冻之前,速行布置完毕,不可延缓贻误。”从以上文献再次证实,清廷对黄河的防御十分重视,都是汇报过皇帝或者皇帝下令修筑的国防工程,在河曲保德一线九十里长的黄河畔上,不仅国家拨款补修长城,而且让州县组织老百姓修筑,要求在当年上冻前修完。其中特别提到在保德天桥一带修筑过石堡石寨等防御设施。

  清代山西修筑长城的历史文献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清代修筑长城主要是防西,黄河西边有捻军和回民起义军。在晋南一带是以防捻军为主,晋北一带靠近甘肃是防回民起义军为主。

  现在到河曲保德一线的黄河畔上考察,河曲境内的长城很多,明代的黄河边长城从偏关老牛湾蜿蜒南下,入河曲界后,一直顶到石梯隘口,这段长城肯定在清代修筑过,许多段落已经成为清代的墙体。石梯隘口的崖壁高阜上筑有两座古堡,修筑的年代不同,一座修筑朝代较晚的堡子应为明代初筑清代再度补筑。

  保德境内已经不存在明代的黄河边长城,所有长城应为清代长城。现在韩家川乡寨沟村附近有一道长城墙体,长约2公里,另有五座烽火台。长城墙体内外分别有两个军堡,特别是长城外侧黄河崖岸的石砌城堡的石墙、石砌刁口遗迹尚存,建筑甚是雄伟。长城内侧的土城堡规模宏大,遗迹依稀可辨,是一个当年驻扎庞大兵源的地方。这里的长城、古堡、墩台构成一处相当完整、布防严密的长城防御体系,是守卫着黄河对岸石马川的坚强工事,应当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清同治年间修筑的垒卡。

  在保德县林遮峪乡下川坪村附近的高山上,有一座保德县最大的烽火台,叫黄金山烽火台,这座烽台的修筑年代也应为清代,是服务清长城防御的军事建筑。

  忻州境内的清代长城从学术研究方面讲是有相当大的价值,从观赏价值方面,河曲境内的黄河边长城和古堡古寨是相当壮美的,有许多是艺术精品。从长城旅游开发的角度讲,河曲县宏伟的护城楼、黄河畔上的石城隘口、罗圈堡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景点,河曲县城附近的黄河边长城和四旦坪敌楼、石梯隘口、保德寨沟颇有旅游开发价值。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