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原平文化百村:班村
五台山旅游网10月18日消息 班村,地处原平城区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村现有户籍人口 792户,1890人。单看户籍簿,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村庄。实际上,本村的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足有户籍人口的数十倍。市区京原北路、前进西街、永康北路、平安西大街等4条主街道分别位于班村东、南、西、北。
班村究竟立村于何时,因年远代湮已不可考。上世纪70年代,在原平南滩村土围遗址,出土了一块镌刻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的《姚氏祔葬祖先家世之铭》石碑,上面已有“适班村弓氏”的文字记载,说明村名在金代就已存在。班村之所以名“班”,或为班氏所居,或为班姓遗址。
根据现有资料查明,明代张氏迁入时,该村尚有王、张、赵等姓氏,还有一些以郭、刘、李、傅等姓氏命名的地名,唯独不见“班”姓的一点蛛丝马迹。据此推算,假如班村是以班氏居地命名的话,该村应建立于宋元时期,或者更早。
据班村明嘉靖四年(1525)池照寺铸钟载,班村张氏始祖张玺自洪洞县迁来,为吏部听选官。明成化年以前班村是一个大村。其旧址在旧寺庙东南,并居住着郭、刘、李、傅、王、赵、张等大姓,其他小姓不可胜数。后屡经北方蒙古铁骑寇乱,村人死伤大半,只剩王、赵、张三姓,寥寥数家而已。故时人又称班村为“三班村”。经过嘉靖庚申兵灾,原村满目苍夷,已不可居。三姓人相携迁于村北枣树圈圈,重建家园。昔日人口巨村,到明代末期变成了一个人烟寂寥的小村庄。
端庄大气的班村门楼
清康熙年间大地震,全村房屋遭到毁灭性破坏。张氏家族再次搬迁,最终定址于现今村庄所在位置。王姓家族于清初逐渐消亡,赵姓家族因赵家峪(今朝霞峪)有产业而移居彼地。全村唯剩张氏一族而已。
班村张氏原属崞县小族,自清道光年间族人张作彦考中举人并官至四品道台后,家族声名日浙显隆。到清代末年,已成崞南望族。这其中,张作彦一家祖孙三代的功名进取,对家族声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作彦,字邦之,号子罗,清嘉庆十四年(1809)生。从小聪慧过人,尤喜读书。道光十七年(1837)中丁酉科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赴京应吏部组织的举人大挑,被选为一等,以知县试用广东。咸丰二年(1852),张作彦南下广东,被委任为广东高明县知县。咸丰八年(1858)调任四会县知县。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受此影响,广东人陈金釭在三水县发动了一场农民武装起义。不久,起义军攻克三水县城,并以此为据点,向临县城镇展开猛烈攻势。张作彦甫一上任,四会县城便遭遇陈金釭部的突然围攻。十万余起义大军蜂拥而来,将四会县城团团围住。四会城四路被阻,文报断绝,成了一座孤城。张作彦将城内仅有的千余兵力分四门把守,自己亲登起义军兵力聚集最多的北门坚守。起义军以云梯、火箭、吕公车连环攻击。守兵在城墙严阵以待,还以巨石、飞箭。起义军久攻不下,乃挖地道十余处,以柴薪焚城。一时间,火雷发,木石飞,城墙被轰塌百余丈。张作彦令兵且战且筑,固守百余日。眼看兵困粮绝,军民意志有所动摇,忽然一日天降暴雨,起义军纷纷入营躲避。是夜,张派其长子蓬瀛冒雨潜出,泅水穿敌营赴广州告急。两广总督紧急发兵援助,四会方解围。张作彦以守城功,晋升为候补同知。赏戴花翎。同治四年(1865),张作彦以累获军功任琼州府海防同知,转任潮州府黄冈同知。期满后升韶州知府,数年后调署雷州府知府。光绪五年(1879),朝廷下诏以道员补用,加三品衔,予二品封典,浩授资政大夫。光绪六年(1880)告老还乡,次年卒于家。生前著有《四会守城纪略》、《岭南从公遗录》等书。
班村庙祥寺
张登瀛,字仲士,号海峤,作彦次子,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武英殿协修,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月讲起居注官。同治十二年授贵州学政,兼主贵山书院讲席,所树人才颇多、为时人所颂。后归里,创办原平育英文社,并修订《张氏族谱》。光绪八年(1882)下外艰去官归里,十年(1884)以痰疾医治无效,卒于私宅,得年五十,著有《崞县志辑要》、《铜鼓轩诗集》等书。
张登瀛书法作品
张杲,号敦夫,登瀛长子,咸丰三年(1853)出生于广东高明县署中。光绪丙子恩科顺天乡试挑取誊录,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改选广西义宁县知县。历署广西龙胜分府临桂、贺县知县,升补全州知州,归顺直隶州知州,督办归顺统税,赏顶戴花翎。宦游三十余年不染官场习气,八十二岁卒于乡。其书法轻灵隽永,自成一家。
张棨,字殳遗,号临甫,登瀛次子,人称“张二公子”,咸丰七年(1857)生。少时随父宦游,足迹半天下。初以廪贡生特授朔平府学训导,历署平鲁县、太原府学训导,坐补猗氏县学训导。光绪已丑恩科山西乡试以第二名中亚元,由劳绩举班直隶即补知县,改铨陕西即补知县,未补缺。诰授奉直大夫,钦加五品衔,赏戴花翎。后丁内艰归里,不久爆发民军起义。张棨捐银七千两,委续西峰与弓富魁编组乡团,添购武器,保卫地方。不料张棨私设武装之事被清廷察觉,欲问其罪。张棨心力交瘁,以致一病不起,于民国元年四月卒于家。生前工书善文,为清末崞县五大成名书法家之一。
张臬,字敬甫,登瀛三子,同治元年(1862)生。光绪年间获廪生,曾受委派赴广西督办粮饷,事毕赏戴蓝翎。辛亥革命后,被阎锡山委任为保德县知事。民国三年(1914)调任长治县知事。民国四年(1915)解任归里,主持创办原平高等小学,任学董。1917 年病卒于乡,终年56岁。
张氏一门,三代五杰,是这座古老村庄的文化符号,是班村千百年来积淀出的历史荣耀。不管街道有多繁华,不管居民有多富裕,祖辈们传承的那份进取精神,是永远不会丢的。(温峰著)
编辑:武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