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旧八景之一:李家庄村石窟跃鱼
五台山旅游网11月17日消息 五台县陈家庄乡李家庄村的石窟跃鱼,是五台旧八景之一,驰名五台,历来奥妙难解。清朝福建建宁人张绅描述其为“不许鹰鹤渡,谁知鲸鲤来。冲风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五台诗人闫竹叶写的《石窟跃鱼》诗曰:“造化独钟清水河,暗流远接北溟波。山潭嵌月寻常在,石窟跃鱼玄奥多。细雨悄言寒食事,惠风传唱浪花歌。一时物欲成悲剧,景瘦人稀奈若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家庄村,位于五台县清水河下游的西岸,依山傍水,是一个只有七八百口人的小村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和杂粮为主,经济树木有花椒、柿子、核桃、黑枣树等,可谓五谷丰登,果木飘香,风景如画。在流经李家庄村清水河的东岸峭壁上,有一石窟,窟内自古以来一直有一清泉汩汩涌出,径有尺许,注入下方小石潭中。
过去,每年清明节前后的三四天内,便有鱼从石窟中随流水拥挤而出,欢腾跳跃,争先恐后,甚至被洞内的石壁划伤,破身暴鳃,亦不停息。鱼大者过斤,小尾数两,似鲤非鲤,似鲫非鲫,味道鲜美。鱼最多时一天能出二三百斤。这些鱼儿出来后就像瞎子一样到处乱游,身子成半透明状。清明节一过,鱼越来越少,三四天后就一条也不出了。于是,每到清明前后,村民们只要把篓子贴在石壁上,就可接住活蹦乱跳的鱼儿,这场景,很是赏心悦目。在场围观者,人人都有份。
谁知,上世纪50年代,有好事者嫌石窟口子小,幻想把口子炸大,鱼就会多出快出。不料,随着一声炮响,口子大了,鱼却从此绝了踪迹,连泉水也不流了,延续不知多少年的石窟跃鱼只留下一段佳话,
后人不禁为好事者的无知叹息不已。有人说,这是破坏了鱼的生态环境,鱼便改道而走了,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今人不可再干这样的蠢事了。
鱼儿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专家解释说:“在地下有许多暗河,有的暗河是和地上河相通的,这样就有大量的鱼流入暗河,在里面生活,并繁衍后代,形成了与地上河中的鱼不同的鱼种。为什么在春天出来?主要是春天来临,大地回暖,地下河水温渐渐升高,鱼儿就会向水温比较低的暗河入水口或出水口游去。由于这些鱼儿长期在黑暗中生活,一旦见到阳光就会失明,就会乱窜。”
看来,蛇有蛇穴,鸟有鸟巢,习性不同,各行其道,殊途不同归,不可强求一致。否则,必将付出不应有的代价。“石窟跃鱼”被炸不再出鱼了,类似于历史典故“揠苗助长”,从中不可不汲取教训。
编辑: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