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七岩山

2022-10-10 15:47:46 来源: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五台山旅游网10月10日消息 定襄县城南9公里有七岩山,两山兀立,一水中流,景色清幽,且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来此的客流有的为赏景,有的为祭神拜佛,还有专业考古者为古石刻遗存而来。更有当地文人墨客为此山修志,使此山历史得以长久留存。据现有碑记记载,这里最早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时期。在公元519年七岩山就已有寺僧居住,山中摩崖造像与河南龙门石窟、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为同一源流。历史过往,1700多年以来,这里曾来过西晋胡奋、唐代诗人王维,日本遣唐高僧圆仁,金代诗人元好问、明代晋庄王朱钟铉、清代蒙古亲王秀什图,以及民国时期阎锡山等风云人物都以文物古迹、摩崖石刻或碑记等形式成为七岩山之古韵留以后人观瞻。

图为七岩山景

  要了解七岩山的历史,就从七岩山名称的由来聊起吧。据《七岩山志》记载,七岩山古称七宝山,山中最初建筑为灵光寺,因寺庙的西壁上刻有石佛千尊,也称千佛殿。该殿佛像系东魏时期(公元536年),本山开创始祖,僧人比丘慧端率众人所造,是全国不多的有实物可考的元魏古寺之一。于宋咸平年间,七宝山更名为七岩。在入口处,可看到此山层层叠叠,参差排列犹如旌旗般,数来共七层,由此而得名。

图为七岩山入口

  继千佛殿之后的主要建筑是圣母祠。圣母祠为纪念代王夫人(其名不详)所建。圣母是七岩山的主神,当地人称“七岩娘娘”,传说是春秋末年代国国王的夫人,其弟弟赵国君主赵襄子诱杀代王于夏屋山,灭代国后,派使者迎请姐姐归赵,代王夫人却毅然拔发笄,自刺而死,以身殉国。宋朝崇宁年间代王夫人被加封为惠应圣母。想必代州(今忻州市代县)离定襄不远,当地人们感念代王夫人忠烈,便为其建立祠堂,将她供奉于此地以拜祭。圣母祠建在七岩山一天然洞穴之内,洞口建造梳洗楼。山洞名称七岩洞,十分开阔,深约60米,宽约17米,可容纳百人。洞顶常年滴水不断,人称“功德水”,澄静、清冷,可解渴。圣母祠后面有汇聚的泉水,形状像坛子,前来朝拜者,都要卷起衣袖,伸胳膊至“坛”底,据说捞得卵石者,可得子嗣,故俗称之为“捞儿洞”。每年夏至前后七天,夕阳返照至洞底,使洞内放白光,景色奇异,成为定襄县古八景之一。

图为梳洗楼

  之后,于元、明时期洞外又修建了大牌坊、二牌坊、三牌坊,清朝时期修建有“景贤阁”,但因山体塌方大部分都已毁。现看到的建筑物、盘山步道都是近几年复建。

  沿七岩洞外石阶,向右上方继续攀爬至半崖间,可到文殊洞。这里塑有文殊像,为清道光年间所造。善男信女会在此虔诚膜拜,为家中即将参加考试的娃们许愿。洞下有佛腿,当地流传有“抱佛腿”的习俗,传说可免去罪恶。

  七岩洞对面是睡佛殿。睡佛殿也在半山腰间,与七岩洞遥相望。睡佛殿前左岩壁上刻有摩崖造像,为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佛子赵郞奴等所造,现遗迹尚存。

图为睡佛殿远景

  山中除以上主要建筑外,还有山间险要地、可望而不可及的张家寨遗址和东魏摩崖造像;步道边的井房,为泉水源,附近村庄吃喝用水均取自此井,是民国时期所凿;以及民国时任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植树碑。

图为北齐摩崖造像

图为山头一角

  每年七月初一,七岩洞与座落于山脚下的留晖村洪福寺流传有古庙会。洪福寺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大元至元年间,相传为七岩山洞的功德主,该寺院内圣母乐亭为国内罕见的庙居戏台,处于寺庙的中轴线,古建风格独特。(郑志芳)

编辑:韩乐豪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