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太原之文脉

2023-06-18 09:43:35 来源:网络整理

  梁衡所写的散文《晋祠》载:“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关于晋祠的由来,相传在西周,成王姬诵与其弟姬虞在院子里玩,剪一片树叶为圭型,说要封其为唐国诸侯,即现在的山西。姬虞做了诸侯后,兴修水利,努力使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其子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改唐国为晋国。人们为了缅怀姬虞的丰功伟绩,就选福地建庙,建了晋祠。

  晋祠的美,蕴含在这灵动的泉水、无声的建筑、亭台楼榭的秀美之中。一说山美,山高水清,无论何时登山,都心旷神怡;二说树美,唐槐周柏,无不显露出几经沧桑的风骨,让人肃然起敬;三说水美,碧波如锦如缎,当年李白赋诗:“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然而,最美的还是古建筑,有着钟楼、金人台、会仙桥、朝阳洞、关帝庙、唐叔虞殿等40余处全国冠名的古建筑。因此,晋祠不愧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也是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最具有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实物孤例。

  深沉、壮阔、古典、静穆,各个朝代的无数光影叠加,一座博物馆的厚度,仿佛便是天空的厚度,从西周延伸到今天,大美晋祠,美在无法言说,美在无处不美。

编辑:柳絮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