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寻找传说中的朔州古八景

2020-10-18 16:14:06 来源:今日头条

  这篇文章,献给每一个曾经行走在朔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因为家乡,永远值得我们追忆。

  壹·【林衙古刹】

  林衙古刹 ,即祟福寺,也就是大家记忆中的大寺庙。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故被称林衙院。位于朔城区城内东大街,现与敬德广场隔街相望。院内香火缭绕,古木参天。其中主殿弥陀殿上书牌匾已有几百年历史,寺内壁画精美,栩栩如生。殿顶施琉璃宝顶吻兽,金色碧色闪烁异常。故为“朔州八景”之首,与尉迟敬德庙共同构成朔州老城的新地标景点。

  贰·【广福钟声】

  广福钟声, 在原朔县县城北门内大街钟楼上,之前有一座巨大的钟。据马邑县志所载,重3000公斤。晨钟暮鼓,每天清晨都有人敲钟,声传百余里,闻者动人。钟楼原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祟祯六年(1641)和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相继重修。民国初年,钟楼与钟均废。

  叁·【翠屏积雪】

  翠屏山在朔州西南三十五里。东至石碣谷,北接马骏山,南通宁武军,西至托逻台,盘踞100多公里。山有名洞,洞中有一座石佛。翠屏山夏季苍翠欲滴,山间却寒气逼人,行走其中,赏心悦目,是避暑的好去处。

  正所谓“直直苍峰插太空,琼瑶景岁积幽宫。虽逢大暑寒仍壮,阴胜犹能夺化工。”

  肆·【恢河伏流】

  民间也称“十里钻沙”,至今还能看到。河水流至宁武山口的红崖儿村,流水即钻入沙中,伏流十华里后涌出,经朔城区城南至马邑入桑干河,实属一大奇观。恢河与山西的汾河同出自宁武管涔山下,却反向而流,一南一北。水流到朔城区窑子头村后渗入沙底,河床没水,仿佛已经没水。但到油房头村逐渐涌出原流量,水流付之向东而去,亦为朔州八景之一。

  伍·【丰王古墓】

  丰王古墓位于朔城区西北二十里处的黑陀山上。据专家考证:唐昭宗李晔之子李祁于天佑年间守边而死,葬于此。墓前有石砌神道,周围有壕堑遗迹。传言之前有一个汉子在黑坨山上砍柴,忽然听到一声巨响,看到山壁上哗地裂开了一个口子,千年墓门一开。这个汉子壮胆走向墓门,发现是一座宫殿般雄伟的建筑,里面蜡烛明如同白昼,满眼都是金银财宝。远远望见一盏奄奄一息的万年油灯,里面传出“添油郎,三百两”的声音。吓得他当时就跑出来墓洞,随着他刚刚走出墓洞,墓门就吱呀吱呀的关上了。

  他转念一想,在古墓门口拔起一撮狼蒿草,插进刚刚关闭的洞门石头缝中间,怕难以辨认。第二天,很多村民得知这个消息后,都试图去寻找这个古墓。然而,漫山遍野的狼蒿草让人无法辨认。再也没有人找到那座古墓。

  李邦直有诗云:当年勋业重前修,幸有芳名太史收。千载空余埋玉处,寒烟暮雨锁荒邱。

  陆·【双化晚照】

  双化照在今朔州市区城西15公里双化岭中。这里崇山峻岭,石道如蛇,盘绕百里,地势十分险要。岭下有一古寺,相传有二僧共坐化于此。夕阳西下有灵光四照,从西到东能照十八个村庄,相传现在的“照十八庄”就是被照的第十八个村庄。

  现在古寺已经作废,只留有关于古寺的传说还在。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从两山之间照过18个村庄,金光灿灿、景色秀丽迷人,甚是壮观,遂为朔州八景之一。

  据称 十八庄分别为:照一庄(今双化岭)、照二庄(今露明村)、照三庄(今三青梁)、照四庄(今峙庄)、照五庄(今武庄)、照六庄(今黄儿庄)、照七庄(今寇庄)、照八庄(今前村,曾叫前留城)、照九庄(今后村,曾叫后留城)、照十庄(今石庄窝)、照十一庄(今西辛村)、照十二庄(今张蔡庄)、照十三庄(今高庄)、照十四庄(今魏庄)、照十五庄(今筷子坪)、照十六庄(今羊圈圪台)、照十七庄(今大猪嘴或冯庄)、照十八庄(今照十八庄)十八个村庄

  柒·【小峪藏春】

  位于朔州西三十公里的小北岔山中,山中常年温暖如春,不藏积雪,气候宜人。传说,曾经有一游方道士隐居山中,自耕自乐,早出晚归。该道士家中粮食堆积如山,遇到灾荒之年,便扶危救困,为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居所三面环山,正对朝阳,藏风避水。

  捌·【美女钓台】

  据《朔州志》记载:朔州域内古有八景。八景之六 <美女钓台 >,“在州东七里河,有洲若台,一流环绕,洪滔巨浪,不少湮没。世传,樵牧者于日哺之际,常见美女垂钓,”

  古朔州七里河河势滔天,迸流而下,其中鱼儿嬉戏,蓝天白云甚是美丽。河水分两流,中间形成一个沙洲,好似一座小岛。相传有一樵夫、牧童在傍晚时分,常见土台上有一美女,面带喜色,垂钩钓鱼,近之见无,给人以海市蜃楼之美感。现如今河道变迁,七里河已近乎干枯,顾此景不复存在。

编辑:韩乐豪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