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应县木塔:释迦牟尼的灵宫

2023-05-30 09:03:28 来源:朔州地狱文化

  五台山旅游网5月30日消息 “塔”是梵文“窣堵波”的汉译。汉译的选词还有“浮图”、“佛图”、“浮屠”等等。以“塔”音近梵语“布达(佛)”,表意最为精准而流布最广。“窣堵波”在梵文中意为墓冢。常指佛教皈依者圆寂火化后收葬骨灰的建筑。佛陀灭度后,其舍利(骨烬及火化后的结晶)被崇拜者流布到世界各地供奉。供奉佛陀舍利的"窣堵波"自然是佛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

图片

  应县木塔既然是辽国皇家供奉的佛塔,就必然与佛有所因之缘。围绕木塔,综合古今所议,有两则因缘倍受僧俗两界关注。

  第一则像是来自俗家史料: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是金城人。此人生于九月初九。至时皇帝贺寿,全国各地纷纷进贡奇珍异宝,其中四川节度使孟知祥敬献一颗佛牙舍利。另据《五代史》载,有高僧自西域来,也向李嗣源献佛牙一颗。李嗣源笃信释教,深信这两颗佛牙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因而顶礼如佛,并专门请回故乡供奉。后唐灭后遂成辽庭圣物。

  第二则来自专门记载佛祖涅槃的典籍。《南本大般涅槃经》有一段记载说,佛祖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灵牙。三颗留于火化之前,四颗发现于火化之后。关于前三颗,佛经中有传奇道其经历:佛祖在涅槃前,告诉帝释天要送他一颗灵牙,又默许毗沙门天王座下捷疾罗刹盗取另外两颗,以免众生为抢夺它们而刀兵相见。《大般涅槃经圣躯廓润品第四》上讲:在佛灭度之时,帝释天一边说,佛答应送我一颗牙齿,一边“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颌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而此时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奉献于毗沙门天王。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在汉传时附会为唐初一代名将李靖,而李靖的封地在代(今大同朔应一带)。毗沙门李天王得佛祖圣物后令其子哪吒传予唐道宣律师在金城建塔供养。李靖遂称托塔天王,显护法意。《佛祖统记》载:“唐道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疾罗刹所授佛牙上于师”。即此同一事体。

  这两则因缘当来自一个共同的源头:即佛祖涅槃后分配佛舍利的事迹。依《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当时,波婆国民众欲分得舍利,在本土起塔供养。但遭到拘尸王的拒绝。理由是:佛祖在他们的国家灭度,应由他们士民供养。而同时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及摩揭陀国的信众和俗界民众也提出要分取舍利,而且派兵渡恒水做了打仗的准备,后经香姓婆罗门协调,达成妥协,才将佛舍利分为八份,由八国建塔供养(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已被法国人皮佩1898年于尼泊尔国南境皮普拉瓦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至阿育王时,这位释迦牟尼的忠实信徒,开启了罗摩伽国以外之七塔,取出其中舍利盛于84000宝箧,由信徒以极庄严的仪式请奉世界各地建立宝塔供养。

  这些因缘意在说明,释迦牟尼佛祖涅槃后,由于信徒的极度崇仰,他的骨烬流布四方八面被当作圣物供养,而辽国也辗转获得了其中的一份,并把他供养在以举国之力所建的释迦塔之中。

  佛教和任何宗教一样,常常以神异来传布教义。佛舍利的流布更是围裹在各种各样的神异故事中传承了二千多年,孰真孰假确实分辨不清。但有一个基本事实是必须承认的。那就是契丹皇帝大兴土木建造佛宫寺释迦塔必是有所依凭和有所彰显的。

图片

应县木塔《神农采药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木塔内相继发现了两个装有文物的银盒。第一个银盒是游客在游览时无意中发现,第二个则是被盗又追回后发现。银盒内除了装着多卷佛经、辽代木刻和三颗晶莹剔透的宝珠(当地民间有避火珠、避水珠、避尘珠三珠护塔的传说)外,还装有两颗化石状的奇物。当时人们并不认识其为何物,随着时间推移,经各界多方论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两颗奇物原来就是佛牙舍利。图片

  1982年中国文物出版社《文物》杂志第六期发表文章《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珍贵文物》,首次披露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修复后共计160件,其中七珍与佛牙舍利68件。并解释:佛牙舍利,木塔二、四层主像各出一枚,其中根凹处长出舍利子。

  台湾著名高僧慧礼法师的认定则是清楚无误的:两颗佛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实为“佛陀的宫殿、释迦的塔”,也就是说,佛宫寺是释迦牟尼佛的宫殿,释迦塔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灵塔。我们不知道慧礼法师凭什么就能断定这两颗分别高8.3厘米重76克和高6.3厘米重49.8克的牙形骨质奇物,就是佛陀生前的牙齿,但是他对应县木塔全名的解释却是极富想象力和极有悟性的。是的!佛宫寺是佛陀的宫殿,释迦塔是佛陀的灵塔。我想这或者真的道出了建塔者的初衷。

图片

应县木塔一层释迦牟尼佛

  然而,无论这位大和尚的悟性多么出众,也无论这两枚舍利出自佛的真身与否,与“契丹辽”的统治者们已无任何关系。他们兴建佛塔诚心彰显那个逝去的伟大智者的名号,其期冀无非是:大辽国运久长,耶律帝祚永延。可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轰鸣回应他们的却是:求佛莫如求己!

  据辽史记载,从太后萧绰算起才刚刚三代,败运便再度降临辽国。1032年圣宗长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兴宗。兴宗本人笃信佛教,而又穷奢极欲,连年征战不已,政治从此腐败,国力急遽衰落。其子辽道宗耶律洪基更是一个地道的昏君。他在位期间,重用耶律重元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结果导致“重元叛乱”。特别是晚年用奸信谗错杀了皇后与太子,极大地挫伤了辽国的元气。他于位上,虽然兴建了佛宫寺释迦塔,但与其老祖宗萧绰及祖父耶律隆绪的功业相比,不过是黄钟毁弃后之瓦釜雷鸣罢了,到他儿子天祚帝耶律禧时,大厦便轰然倾倒。而且在倾倒之后消失的那样迅疾,那样干净。竟连一条续存的根都没有,一片遗墨的纸都没有,只有一座木塔还挂着金朝人书写的匾“释迦塔”。

图片

应县木塔三层大匾“释迦塔”

  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那么一个家族一个人又怎样呢?在木塔一层内槽南北门额板上分别绘有女男两组供养人像。据专家鉴定,南门额壁板上所绘女像为圣宗钦爱皇后萧耨斤(东)、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中)、兴宗仁懿皇后萧达里(西)。北门额壁板上所绘男像是陈王萧知足(西)、大丞相萧孝穆(中)、齐王萧无曲(东)。这六个供养人是我们断定木塔为辽国皇家工程的主要依据,从这六像可以看出,当时这个“一门出三后,四代列十王”的辽国后族萧家是何等显赫高贵。然而在大厦将倾之际他们又是扮演着何种角色呢?位置处在南门额板中央的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很值一提。从辈份讲她是晚小,而位置却是最尊,说明建塔时她是当朝皇后。然而就是这个塔上位置最显赫的皇后,在生活中却是最悲惨。佛祖没能帮她的忙,救她的难。

图片

层内供养人像

  史载,萧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她因生下皇太子耶律浚,加之达晓事理,在朝野上下深孚众望。她与儿子耶律浚对辽道宗穷奢极欲,疏荒朝政,特别是重用奸佞,深感不安。她曾多方进谏,规劝道宗以国家社稷为重,却反遭冷落。围绕在道宗身边以耶律乙辛为首的一帮奸佞把皇后与太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废后,他们煞费苦心。

  一个偶然的机缘,耶律乙辛读到了萧观音的一首《怀古》诗,诗中有“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之句。一策毒谋,恍然生成。他向道宗密奏萧皇后和伶官赵惟一有染,并拿出《怀古》诗,诬陷诗中的“赵惟一”三字,是皇后与赵惟一暗渡陈仓之隐,同时还以辽国社会流传一首艳词《十香词》(女子描写自己身体各部位美艳的词章,传说出自萧观音之手)为证,诬称《十香词》是萧观音写给赵惟一的信物。辽道宗勃然大怒,不听萧观音的苦苦辩解,诏令其自尽,年仅36岁的萧观音绝望地写下一首凄惨绝伦的《绝命词》后自缢而死。

  萧观音死后不久,太子耶律浚也遭耶律乙辛的陷害而死。“皇后案”和“太子案”在辽国激起轩然大波,从此辽国内耗不断,迅疾而亡。在辽亡的最后一幕时萧家的女人们也还有动人的悲沧之举。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眼见大势已去,便做诗讽谏:“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宫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蓄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这是契丹民族最后一绺正直的遗韵。可惜迅捷成为绝响。耶律禧读后恼羞成怒,赐死文妃,自己在几个月后被金人的铁骑踏成肉饼。

  史家评说,辽勃兴之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扶摇而起的、披坚执锐的草原雄鹰形象;辽之衰亡,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病魔附体的瘟鸡形象。这中间除了正常的兴衰规律,似乎是多了一个硕大无朋的释迦塔,还有那两枚奇异的佛牙舍利。木塔当然是辽兴的产物,然而塔建的愈加坚固,愈能见证辽之速亡。留下的依然只有那个伟大的名号:释迦!

原标题:山西应县木塔:释迦牟尼的灵宫!

编辑:丁丽娟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