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临汾

2020-07-31 21:48:00 来源:网络

  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临汾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米,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米。境内有黄河、汾河、昕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7条河流和郭庄、龙祠、霍泉三大名泉。

  气候条件

  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温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全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夏季酷热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48.4—2512.6小时,年平均气温9.0—12.9℃,降水量420.1—550.6毫米,无霜期127—280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275平方千米,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临汾盆地纵贯临汾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其中,平川面积393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4%,丘陵面积1042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4%,山地面积592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2%。受水热条件影响,临汾市土壤发育较完全,形成深重粘化层,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普遍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褐土,还有草原草甸土、棕壤土、沼泽土等几种类型。全市稳产高产肥沃耕地分布集中,由于“二川三山五丘陵”,土地类型多样,宜林草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后备土地资源仍较为丰富,大量的盐碱荒地、沙荒地、沼泽地可改良开垦为农林牧用地,但需要排水、治河、修建扩岸工程,开发投资很大。

  水利资源

  临汾市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均属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干流、汾河和沁河。黄河干流位于临汾市西侧,为晋、秦天然分界线,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738平方公里。汾河纵贯全境中部,流域面积10310平方公里,是临汾第一大河流。沁河是临汾含沙量最小的河系,流经境内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1955平方公里。河流以季节性河流为主,径流量多集中在汛期的6~9月,故形成雨季排洪,旱季断水。在地域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川,东山大于西山。临汾市水资源总量为15.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3.2亿立方米(含泉水4.7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26亿立方米。平均地面水入境量7.88亿立方米,泉水入境量5.09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50立方米,属于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

  矿产资源

  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38余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第二位。煤炭是全市第一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398亿吨,占全省的14%。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其中乡宁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1.8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被誉为“有千种用途粘土”的膨润土分布在本市永和县、大宁县和吉县。2011年,全市原煤产量4813万吨,占全省5%;焦炭产量1920万吨,占全省21.2%;生铁产量1053.7万吨,占全省27.96%;钢产量864.4万吨,占全省24.77%;钢材产量943万吨,占全省27.99%。

  生物资源

  临汾市植物资源丰富,除农作物外,现已调查到的种子植物有606种,分属97科、386属,占全省植物区系总种数的62.1%,总科数的81.7%,总属数的79.3%。在植物分布上,东南山区丘陵地带以栎类占优势;东部山地以油松为主;太岳山区以油松、栎类为主;临汾盆地以杨树为主;吕梁山以侧柏、石榆为主;西部黄土残塬丘陵植被区以侧柏、刺槐为主。临汾森林面积较为贫乏,全市森林覆盖率28.9%。其中,天然林面积34.44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0.03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675.14万立方米。临汾市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两栖类动物9种,鸟类232种,兽类46种,爬行类23种,分别占全省总种数的69%、71.8%、44.29%和82.1%。

  临汾市野生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金钱豹、黑鹳、金雕、褐马鸡、大鸨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黄猕、豺狗、水獭、青鼬、石貂、原麝、林麝、大鲵、绿鹭、大天鹅、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草原雕、乌雕、秃鹫、白尾鹞、措隼、游隼、燕隼、灰背隼、黄爪隼、红隼、勺鸡、灰鹤、领角鸮、红角鸮、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

  区域人口

  民族构成

  全市有28个少数民族,10000余人,分别是: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壮族、朝鲜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仫佬族、畲族、藏族、黎族、侗族、瑶族、塔吉克族、仡佬族、达斡尔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土族、锡伯族、傈僳族、羌族、景颇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尧都区、侯马市、翼城县、曲沃县、吉县、襄汾县、浮山县,少数散居在蒲县、永和县、隰县、洪洞县等。少数民族聚居村有9个,分别是翼城县北关村、中石桥、下高村、曲沃县东关、吉县辛村、寨子壕、襄汾县晋城村、侯马市金沙村、北堡村。有少数民族小学一所,翼城县北关小学。

  常住人口

  2018年临汾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为450.03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88万人,同比增长0.42%。

  性别和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84819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215793人,占49.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4.2)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2下降为104.02。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6772人,占17.99%;15-64岁人口为3245938人,占75.20%;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3902人,占6.8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9个百分点。

  受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9933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5690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14066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229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510人上升为693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0731人上升为1521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1891人上升为4959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209人下降为20208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034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70579人,文盲率由4.60%下降为1.40%,下降3.20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

  总体状况

  2018年临汾市GDP实现增加值144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从三次产业增长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8亿元,同比下降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0.8亿元,同比下降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5.4亿元,同比增长8.8%。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GDP现价总量达到144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9.7亿元,现价增速达到9.1%,经济总量跃上1400亿新台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6.5%、45.9%和47.6%,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回落0.7和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拉动作用最强。从对经济的拉动力来看,2018年服务业拉动全市GDP增长4.1个百分点,比第一、第二产业分别高出4.4、5.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逐步稳固

  财政收支

  2018年临汾市财政总收入201.6亿元,增长7.0%。一般预算收入110.8亿元,增长24.3%。税收收入51.6亿元,增长3.2%,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42.9亿元,增长1.2%。一般预算支出223.0亿元,增长19.0%。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6%,教育支出增长3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0.9%,公共安全支出增长8.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3.3%。

  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55.98万公顷,比2016年减少3147.8公顷,下降0.6%。2017年粮食产量222.2万吨,比2016年增加7.6万吨,增产3.6%。其中,夏粮98.2万吨,增产7.7%;秋粮124万吨,增产0.5%。201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39.9万千瓦,增长4.0%。机械耕地面积36.7万公顷,比2016年下降6.9%;机械播种面积38.5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9.1万公顷,分别比2016年增长3.0%和10.6%。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2.3亿元,增长4.7%。

编辑:张德胜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