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海岛: 静心自在普陀山

2020-11-25 14:30:08 来源:今日头条

  普陀山,一个面积不足13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有着远胜于其面积亿万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年涌入的香游客多达600余万人次,普陀山却能在喧嚣中保留静穆与神圣,让人掸落一身尘垢,找到一方净土。

  以山海风光取胜、观音文化见长的普陀山,如今的定位是建设“世界佛教观音文化圣地”,通过做“减法”,维持其生态风貌,通过文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精准提升,让来山香游客收获深层、深刻的精神体验。

  静心自在,正是普陀山最让人动心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燃香祈福,修心礼佛,也可以禅行观光,转山看海游沙滩,找到灵魂的皈依,寻回初心,遇见更好的自己。

  清心之食宿

  礼佛吃素斋,佛入心中来。凡人去普陀山求的是一份清心安宁,食素被认为可以守持不杀生戒,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

  普陀山有很多食素的地方,一般人常去吃的是寺院斋饭。以普济寺为例,每天对外开放三餐斋饭,早餐5元/人,中、晚餐10元/人,很多虔诚的香客早早就在那里排队买票了。

  进门后自己拿两个碗和筷子,分别有人给盛饭和菜,不够吃可以再盛,但不能浪费。吃完饭得自己洗净碗筷,以供后来人使用。

  如果想吃高端精致的素斋,可以选择去专业的素斋馆,比如位于中山区域的长生素斋馆,其内设大餐厅和各种类型的包厢,能提供自助餐、过堂斋、高级素宴等不同样式的素食。

  梅岑路上还有家连锁素食餐厅“枣子树”,名字谐音“早吃素”。据说其菜品尤重食材挑选和品相口感,每一道素菜都极富创意,而且口感仿荤,兼顾养生。

  再有一种选择,就是去禅修主题酒店,那里不仅能食素,连住宿都能一并解决。

  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的“如易阁”,是集佛教文化体验与实际生活禅修于一体的精品禅文化酒店。其内部环境设计、装潢、服务用品、人员着装等都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还设有高端禅房、养生素食包间、素食自助餐厅、三维影像禅堂、精品陈列走廊、五艺体验包间……相对小众又相当高大上。

  如果想接地气,可以选住家庭民宿。现如今,风格各异、价格实惠的民宿日益受到香游客的青睐。今后,普陀山将进一步规范和培育这些家庭民宿,提升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舒适度和游客满意度。

  静心之行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普陀山禅行。脚下是千年石板,耳旁是林涛鸟鸣,俯仰是大海苍山,驻足是亭堂碑刻……以赤诚之心朝拜观音道场,一步一履间,心性也回归于平和安然。

  用脚步丈量普陀山,有两条特色香道尤其值得一走。

  一条是妙庄严路。该路起自短姑道头,经白华庵、正趣亭、三圣堂,依白华山循坡蜿蜒而上,至普济寺石牌坊,全长约1200米。自明朝以来就是普陀山朝圣的主要香道。

  这条路上,留有太多的名人古迹和文化遗存,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承载。在妙庄严路前段入口处,有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亲笔手题的“入三摩地”石刻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

  沿途上的白华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众多的高僧大德、风雅名人曾经聚集于此,吟诗、品茶、赏月、观海。

  另一条是香云山径。这条是从法雨寺通往佛顶山慧济寺的必经之路,有1088级台阶。石阶上每隔三、五级,都雕有莲花图案。常有朝圣的虔诚香客,在千级石阶上顶礼膜拜,一步一跪,亦成一景。

  除此,还有许多新建或改建的观景慢行游步道,分布在紫竹林至南海观音,紫竹林至香林庵,香林庵至法雨寺,西天圆通庵至磐陀石等路段,贯通核心景区。徒步慢行于参天古树之下,可观海赏景,可吸氧洗肺,可静心悟禅,这是普陀山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未来普陀山将不再做大的开发,保证森林覆盖率,坚持生态为先,除了日常修缮,这里将是看不到建筑工地的真正“净土”,让人步行更自在从容。

  洗心之旅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普陀山必是香客如潮。近年来,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等节庆活动,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香游客聚缘“佛国”。

  南海观音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自在人生·慈悲情怀”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其中,“点亮心灯”传灯祈愿法会、“佛顶顶佛”朝拜法会是历届的保留节目,参与度最高也最受欢迎。

  传灯祈愿法会旨在唤醒众生的良知善念,共沐智慧的佛光,走向光明彼岸。每逢活动,普济寺前、海印池中莲灯璀璨,海内外数千名僧尼、信众和游客手捧燃着红烛的玻璃莲台,跨石阶,过拱桥,绕大殿,徐徐行来,许下虔诚心愿。

  朝拜佛顶山,则是普陀山历代高僧大德炼心修性的一种方法,通过劳其筋骨,磨练心性和品格,回归清净本质。逢此盛会,来自全山各寺院的僧尼和海内外的信众云集法雨禅寺大雄宝殿前,由普陀山全山方丈亲率,从法雨寺出发,九步一拜行至佛顶山,历时两小时。

  点灯行禅路,悟道洗尘心。当盏盏心灯汇成一道转动的心灯法轮,伴随着悠扬悦耳的梵音佛曲,身心即获得涤荡。而人生,又恰如转山行禅,在曲迂险碍中忍受生命的跌宕,不断超越自我,放空自己,珍惜并体悟当下所得,最终登顶坦途,完成洗礼。

  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寺多僧众是普陀山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山寺庙中仅有一半对外开放,未来将对寺庙布局进行多元化设置,除了讲经法会弘扬佛教文化,部分寺庙也将陆续向信众提供讲经、阅经、抄经等,让香游客深度体验佛法精妙。

  明心之道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这是普陀山人创造的一句极富禅机的宣传语。

  厌倦了红尘俗事,放不下虚妄执念,尽可到普陀山一游。这里能治愈心灵的,除了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致,万物皆禅的自然文化,还有茶。

  禅茶一味,品茶也是悟道。沏一壶用天竺净水冲泡的普陀山佛茶,看着茶叶舒展升腾,闻着沁入心脾的醇香,慢慢品味出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心事瞬间消融在佛茶的悠然和禅意中。

  普陀山佛茶出自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顶山,茶叶又为僧侣采制,是寺院提供敬佛和待客的用茶,故名“佛茶”。佛茶茶汤呈嫩绿色,香气馥郁,喝到嘴里给人齿颊留香之感。

  目前,普陀山佛茶的衍生产品开发也渐入佳境。除了观音香茶(轻发酵茶)、观音红(红茶)、观音玄(黑茶)等系列产品,还研制了佛茶饼——一种不含任何添加剂,能“嚼”着吃的佛茶。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