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经典寺庙赏析——“全铜塑像”十方堂

2024-03-19 14:58:24 来源:大朝台文化旅行

  五台山旅游网3月19日消息 十方堂与罗睺寺仅一墙之隔,从前是罗睺寺的属庙,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青海藏族喇嘛印堂柱化布施修建的。取“仁爱慈善”、“以广流传”的意思,寺院以“广仁寺”为名。由于建造此寺的目的,是为了招待外来的喇嘛,接纳十方僧人,故俗称十方堂。

  自十方堂叫开后,很少有人再提广仁寺了。解放前凡在此寺羁旅者,每天由罗睺寺补助炒面10两(旧秤),死后由罗睺寺供给劈柴300斤火葬。因此,十方堂所建的“普同塔”(禅林之语,藏亡僧之骨于一处,叫作曾同塔)更有独到之处。此塔坐落于鱼湾(距十方堂百余米),是一座砖构建筑物,高两丈余,该塔塔底流水,内为空心,可存放僧人骨灰。骨灰匣按逝世先后排列,每增添一个骨灰匣则把最前边的一个顶入水中,使其顺水流走,回归自然。所以,塔内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骨灰匣。

  这座清代建筑的十方堂,是五台山唯一的藏族喇嘛庙。门楣上悬有“十方堂三字的匾额,除汉字外还有藏、蒙、满三种文字。寺内三层大殿排在中轴上,两侧配以钟鼓楼和楼房长廊,显得庄严、整齐。

  整个寺院占地3645平方米,房屋54间,殿宇11间。天王殿在前,殿顶正脊装饰有二鹿迎头相对,中间立有一法轮。法轮,寓意大法圆转,万世不息。两侧的护法神鹿,据说心地非常善良,寓意是让佛教徒们像它们那样与人为善。

  三宝殿居于寺中,“广仁寺”匾额悬在殿额上,殿周四面出廊,殿前设卷棚顶抱厦,殿廊(包括抱厦)立柱间下部嵌石板,形成围廊,石板上刻有藏文和蒙文。殿内供释迦佛和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铜像,东西两壁有5寸高宗喀巴小铜像1000尊。

  后殿为文殊殿,供二百余尊文殊菩萨的铜像,两壁彩色玻璃经架内保存明清藏经数千卷,包括道光版藏文经甘珠尔经108卷,西方文大藏经一部,清藏数千卷,明藏数千卷,华严经155卷,华严疏抄670卷。其中的甘珠尔经为珍贵文物。

  这座小小的十方堂,别看只有三层殿,但此寺所有佛像,尽铜质,无泥塑和木雕,全是根据藏族黄教经书中规定的形象而塑的。庄严的释迦牟尼像,饰以肩花的宗喀巴大师像,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形象独特,栩栩如生,为本寺特色。在“文革”期间,由于受到了当地公社的保护,寺内铜像完整无缺。

编辑:侯慧敏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