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寺院——五台山中台演教寺
中台也名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台顶平而广,面积达200余亩,故又名平顶山。
中台顶的寺院叫演教寺,创建于隋,唐代重建。明弘治年间由玉禅法师再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明武宗朱厚照钦命梵僧于中台建寺,铸铁为瓦,武宗赐匾,书,“演教”二字,使演教寺再次得到建设。寺内现存天王殿三间、毗卢殿五间、正殿五间。正殿内供孺童文殊铜质铸像,这是文殊的又一化身塑像。除演教寺外,显通寺、黛螺顶也有孺童文殊塑像。孺童之意,是说文殊菩萨毫无杂念的心境,如孺童一般的纯洁无瑕,这是文殊的又一属性。
翠岩峰居于五峰之中心,其余四峰环护于左右,连绵起伏,如五座高擎人云的丰碑,各自抒写着自己辉煌的一页。
演教寺原大殿呈二层楼建筑,其二楼上曾有这样一副楹联:
东龙盘曲,包罗万象
西虎蹲踞,迎泽千佛
横批是:位莫乎中
《清凉山志》对中台有如此记载:“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为名。”
为什么翠岩峰上会“翠霭浮空”呢?这跟山上现存的无数巨石有关。
中台顶堆积着好多大型的石头,有棱有角,各具其态,如奔马、游鲸,似卧牛、立象,粗旷镖悍,朴实天然,毫无人工雕饰。
这里峰峦平旷,植被很厚,海拔近于3000米,从哪儿弄来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巨石呢?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吗?
专家鉴定,绝对不是。是放炮炸毁山头而留下的吗?可这里就是最高处,没有任何迹象可以显示这样的说法能成立。那么,这么多石头究竟从何而来?人们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但至今依然是个谜。亿万斯年过去了,这些石头上大都长满了碧绿青翠的苔鲜,就像无数硕大的翡翠,在阳光照耀下,犹若翠霭浮空,显得格外漂亮。翠岩峰的名字,实际是由此而来。
由于谁都不能令人信服地破解这个千古之谜,因此便诞生了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
一说是文殊从东海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后,龙王的五个儿子布雨归来,没有了消暑散热的“石床”,便追到五台山来讨要,龙尾一扫,把五座原为尖尖的山峰削成了平台,从此留下这被称为“龙翻石”的无数巨石。
有人说是女蜗炼石补天时所遗,也有人说是精卫衔石填海时所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科学考察研究些巨石是冰川活动时期留下的证据。250万年以前,当历史进人了第四纪的时候,大自然一反常态,这里温暖的气候骤然突变,变得奇寒异常,五台山境内到处都布满冰川。冰川对山岩具有强大的剥蚀能力,遂使山顶之石碎裂成许多巨大的石块。冰川消失后,山坡上的石块滚落到了沟底,山顶的巨石却留了下来,成了今天旅游者难得一见的景观。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是震旦纪中期造山运动时从地下拱起来的碎石。明人万仁甫留下了一首吟咏翠峰的七言律诗,甚为后人赞赏:
群峰面面拥奇观,
朝雨和烟积翠峦。
策杖千山浑不倦,
拔裘六月断余寒。
苍崖碧嶂周造合,
古木黄沙四望宽。
云雾渐看山半起,
却疑身已在云端。
在离中台不远的山凹里,有五台山千古奇观的万年冰。即使盛夏三伏,依然“有冰数丈”,俨若隆冬。而在冰槽两旁的山坡上,却是草绿花红,典型的炎夏。这不是人为的景象,而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奇观,多少年来一直就是这样。近距离的反差,大自然的神奇,令人生发不可思议的赞叹。
演教寺前西南百米许处,建有文殊说法台,长、宽各5米,呈正方形九层腰式台基正中,建一覆钵式汉白玉佛塔,名曰祈光塔塔的七部置一圆形塔盖,盖上为13级相轮,相轮之上为雕刻精美的塔刹。台基之上四隅各建一汉自玉小塔。五座洁白晶莹、造型优美的佛塔耸立于平旷的中台之上,在绿草山花、丽日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高雅脱俗,宁静清穆。
真可谓:
五朵素莲从地涌,
一方图画自天舒。
中台顶因地势高峻,气候变化与北台近似。登中台比登北台相对容易。从1955年起,这里曾一度为全国高山气象站之一。据这里工作过的气象员谈,一年之中,中台大风天气为184.2天,云雾天为193.6天。据气象员还讲,中台顶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球形闪电,大者如篮球,小者如皮球,像火团一般在地上急速窜动,如遇障碍物,常会爆炸起火。可怕的是,这种球形闪电会从开着的门窗之间钻入屋内,常常造成巨大破坏。据讲,钻人屋内后,一般的运行规律是沿着墙根四面窜动,有时转着转着又会自行从门口转到外面,也有时转着转着就自行熄灭了。就因为躲避球形闪电,那时气象站的桌子、机器等常常要摆在离墙二尺以外的地方,好给球形闪电腾出活动的空间。
鉴于此,游客在游中台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子解了球形闪电的运行规律后,不必着慌,尽量闪开,千万不要与之接触。
编辑:admi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