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圆照寺与海信法师
大圆照寺是一座700年的古寺,坐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台怀镇,灵鹫中峰。
大圆照寺现为山西省省重点保护寺院,因坐落的地势稍高,所以显得格外开朗。站在山门前的平台上,俯视显通寺、杨林街,平望大白塔,令人心旷神怡。通常的山门都是三门,可圆照寺的门是五台山独一无二的五门。门内,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塔院,都纲殿,藏经楼,三学讲堂。现在的殿宇梁架规整,檐下彩饰贴金,大殿内塑三世佛,文殊菩萨,帝释天,大梵天,护法金刚等,佛像高大,比例适度,衣纹流畅,面目清秀圆润,神态端庄娴雅,在五台山诸寺中塑工最精。
圆照寺古称普宁寺。自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建成,昭献元圣皇太后,延请高僧了性法师为该寺第一代住持,使普宁寺成为元代时著名的华严道场。
明永乐初年,宗喀巴大师的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1352—1435)在此修定。受封为“大慈法王”;在此期间,尼泊尔密宗高僧室利沙来中国宣扬佛法,巡礼五台山,就住在普宁寺。并在此静坐修行。室利沙(1335—1426)是尼泊尔有名的五明板的达,也是明代的密教高僧,当时被受封为“大善国师”,赐给金印、宝幡。明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又将室利沙请入北京,面授宣扬佛法事宜。传说,朱瞻基恳劝室利沙住在北京,室利沙执意要回返五台山,皇上没有许可,不料第二天一看,室利沙在夜间坐化了。宣宗深悔不该劝留,于是敕分舍利子,一部分在京西建塔,一部分放在普宁寺,建金刚宝座式白塔一座,高五丈,四角各设小塔,造型奇特,并重修普宁寺,改名圆照寺。这座塔便成为了中尼友谊的标志。
圆照寺的第三任住持是张坚参,受封为“法王”,并为五台山的总都纲即僧会长。
满清皇朝的顺治、康熙、乾隆,嘉庆曾多次亲临圆照寺,康熙为圆照寺挂上了“胜幡西振”的御匾,乾隆为圆照寺题赐了“震那金界”和“宏范三界”的御迹。
1984年初,在五台山佛教协会的安排下,圣僧清海法师(1928—1991年)来到圆照寺,寺内屋宇倒塌,满目疮痍,荆棘遍地。清海法师以大悲愿力,壮志雄心于圣宇之间,大展宏图兴古刹,鞠躬尽瘁双挥臂,兴建金刚道场大圆照寺。修大殿,朔佛像,舍利塔莹莹洁白重挺立,遍寺宇巍峨庄严换锦衣。依尊海公法师之慧命,复创弘法大业,亲转四谛法轮,传演戒定慧基本三学,奠下牢固之根基,使般若大法后继有人。
海信法师,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64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1985年在五台山大圆照寺依止格鲁派传承高僧上清下海法师学法,1988年在五台山大圆照寺由清海法师指定海信法师为大圆照寺住持至今。1991年清海法师圆寂后,海信法师秉承清海法师格鲁巴传承。于显密各宗,次第修习,深入法要,贯通融会,整理能海法师、清海法师的遗稿,发心弘传般若教法,建立殊胜的金刚道场。于1992年始收徒,2000年起传戒,讲经说法,培育僧才,续佛慧命。法师常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海信法师学风十分严谨,他曾为弟子们讲过《菩提道次第》、《律海心要》、《比丘戒本广诵》、《比丘日诵》等。
海信法师主持的道场十分重视戒律的修持,弟子们个个都很注重威仪,即使极微细的戒律,也都秋毫无犯,充分体现了般若宗风。海信法师管理的寺院井井有条,在旅游胜地却显得格外的清净。有缘的居士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修学,新建的三学讲堂算是圆照寺最好的房子。现有70多僧众,个个注重威仪,戒律严谨,正信实修勇猛精进,次第修学显密圆融,是五台山真正的金刚修学道场。这里经声琅琅,香烟缭绕,树般若法幢,弘如来正法,度众生于末世,接友情走菩提大道。海信法师生活简朴,慈悲为怀,严于律己,以戒行持,从不耽于禅乐,也不炫耀自己,更不欺世惑众,而是默默无闻地闭关实修,体悟自性,是五台山实实在在的一位密宗修行人。
海信法师始终教育广大僧众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严格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的镇灾救济活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等社会公益事业。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