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光彩待放” ---- 五台山旭云寺
五台山旭云寺(俗称火烧寺)位于五台山繁峙县岩头乡化桥村东山西台顶脚下狮子窝附近。毗邻五台山西台周围的五座佛教寺庙。
据《清凉山志》记载:“旭云寺,在繁峙县城南面唐朝始建。具有九山龙戏龟的形势,寺院就建在龟背上,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建造,由宋太宗赵光义亲自下诏拨款并派人员督察工程。金朝大定年间重修。元朝天历二年推官郭琪重加修缮。”
明朝有诗僧法号天觉有诗云:“月满汾川宝泽寒,谁来此地藏金棺,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三千世界无流迹,聊向阎浮示涅盘。”
纵观旭云寺的建造历史,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和民国初年的朝代更替,虽然毁废年代久远,但文化积淀深厚,与狮子窝、竹林寺、净觉禅院等著名寺院关系密切,不仅多有皇家拨款修筑,更是高僧云集的地方。
据多种资料记述,在宋朝时候,五台山真容院僧人慧觉法师曾到此院当过住持,他德行广布,深得僧俗各界的拥戴。为了修建旭云寺,曾与毗邻寺院互相发动,重予修建,并通过关系向朝廷请求拨款,朝廷给予大力支持。慧觉法师将修复寺庙的事情请人刻写碑文,流芳后世,并且把修建旭云寺的工程告诉当时的著名高僧与觉者,得到了广泛赞誉。
在旭云寺修复后,开设了继承澄观法师的华严经讲坛,遂请僧人登台开讲,震动了十方信士,令听经者无不心仰。
憨山大师在也曾此说法,至今还遗存着观来石和舍利塔......
憨山大师是晚明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对五台山情有独钟,因缘尤深。他在五台山前后弘法八年,劳苦功高,声动朝野,与五台山僧众结下了深情厚意。
明代舍利依然屹立在其中,根据玄师父说当初寺院的规模从山顶一直绵延到山脚,蔚为壮观,气势磅礴又经历朝历代的修缮,民国初年旭云寺毁于天火,故民间称其为火烧寺,而今只留下了残垣断壁,房基柱础,无不让人痛心疾首,唏嘘不已......
寺院所在地理条件极其优越-----举目远眺五台山五台尽在眼前!
一抹夕阳下昔日庄严的旭云寺,如今剩下的只有这寂静的残垣断壁,更让人体会这事事无常......
静玄师父初来旭云寺遗址时,这里没水、没电、没路、没信号。艰苦的条件没能阻挡师父重建古寺恢复庄严道场的决心,刚开始,上上下下去哪里都靠师父两条腿走。后来普济寺师父把寺院的一辆皮卡车借给静玄师父用,这一用就是两年。也正是这辆车拉着物资带领我们给偏远寺院送物资走访,通过师父两年的努力,修建了两个蓄水池,解决了寺院用水问题,通上了电,一条虽然坎坷但是也能通到寺院里的路被开出来了。手机信号虽然不能上网,但是也能通过电话和短信与外界取得联系。有时候,居士们给师父发的微信,师父会在几天或者十几天后收到。
古往今来,或有众生因见道场庄严,悟得自心圆具万德;或有众生因见道场清幽,悟得心净即国土净;或有众生因见道场热闹,悟得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或有众生因见道场法宝,悟得佛言祖语的真实义;或有众生因见佛相慈悲,悟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或有众生旧地重游,悟得名利皆虚,回头是岸;或有众生因见道场之法师年轻,悟得修行需趁英年;或有众生因见万人朝山,悟得佛恩浩荡;或有众生因见道场千灯围绕,悟三宝正是苦海明灯。
静玄师父历尽艰难坎坷,曾经在修建寺院时不慎从车上摔下来断了两根肋骨,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干活儿。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才自己开车去医院,到了医院拒绝了住院的要求,含着医生开的强效镇痛药,咬牙开车返回五台山。由于山路颠簸,实在不能坐车上山。师父就一步一步的走上山,强力的镇痛药使得师父嘴里和舌头一直都是麻木的。就这样师父一天也没有休息,还是坚持主持建寺大事。
静玄法师讲:一座寺院建成后,可以存在世上短则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或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升起一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均可以帮助他种植善根,培植福报。其功德利益不仅是这一生一世,而是千秋万代。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广戒经》中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佛经中曾云:一切有漏善根之王,今生今世若欲造就通往上界之天梯,成就犹如如意宝树般的异熟善业,就须于从前未有佛塔之地兴建如来舍利宝塔,为僧众修建经堂庙宇,消除对佛法闻思之差异,精勤修习禅定及慈无量心。此四项事业,是今生成就梵净福泽的殊因。
《俱舍论大疏》第一品中也有如此广说:“在有漏的善法中,修经堂的功德最大。”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是说:“净地造佛塔,为僧众修佛堂,和合破僧众,修持慈无量,乃是四梵住。”即是说兴建佛塔,修建经堂寺庙,僧侣籍由闻思消除对佛法理解上的差异,修习慈无量心,这是世间四种最大的福德事业。
从诸乘佛法共许的观点面论,修造佛菩萨的庙宇殿堂乃一切有漏善业之王。在寺院建设过程中,一筐土就已具足供养一筐黄金的功德。供养和帮助佛殿的建设是善心佛子消除罪障、积累功德、种下殊胜解脱种子之稀有难得的机会。从大乘佛法共同的教义而言,佛弟子们投入诸佛菩萨们的清净愿海,协助圣者们圆满弘法利生之大愿,就是以实际行动来履行殊胜广大的普贤行。对诸金刚乘传承的弟子而言,供养兴建与根本上师体性无二无别之三宝所依,乃是真正实践上师瑜伽之圣道,是于短暂的一生中迅速积累多生累劫的福慧资粮,以获取共同与殊胜悉地之殊胜方便。
在僧众造经堂时,随力支持者,将来在此经堂内进行的所有闻思修行的善根,皆同等获得。为僧众修经堂时,身口意仅作随喜,亦有很大的功德。
观世音菩萨化身班玛思德上师云:“为僧众建经堂时,谁背一筐土,等同一筐金。”
修建经堂寺庙具有无量功德,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莲花经》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以获得以下十大功德:
1、无始以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
2、天人护佑,逢凶化吉。
3、去除障碍物,免夙仇报复之苦。
4、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5、脱离烦恼和无明。
6、丰衣足食,福禄绵长。
7、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8、增加福慧二资粮。
9、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
10、往生能闻佛法之国土,速证佛果。
为何建寺的功德最大?
因为佛像寺庙为佛陀身、语、意的真实所依,修行人行持正法、宣说世间真理、延续佛法清净不间断的传承,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因此供养他们就是真正地帮助众生,具有无量功德。 如此积聚善业功德,无论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凡以欢喜心随喜,不论多少,就如滴水汇入海洋,海不枯则水一滴不灭的道理一样,功德不可思议,清净之发心最为重要。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于一切供养中,最能取悦上师,令诸佛菩萨欢喜的即是法供养。修建经堂,令佛法久住世间,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法布施,此即为殊胜法供养。
“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种下万文收!”三宝是我们积累资粮最殊胜之大福田,末学也衷心希望具大悲心的有缘善士发心共建经堂者,为圆满六度万行,护持佛法,广种福田。
静玄法师说,佛教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传承、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佛教徒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五台山旭云寺为了更好发挥寺院的积极功能,现正积极筹建寺院的建设。
编辑: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