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殊像寺:瑞相天然,见者如入华严境

2020-08-08 15:09:19 来源: 行走山西

  五台山殊像寺坐落在大白塔的西南约一公里处,也是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因寺内供奉的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骑狻猊像,而得名殊像寺。

  关于殊像寺最早的记录是明代镇澄版的《清凉山志》,可见殊像寺的建成不会晚于明代,寺院于康熙年间重建。现在的主殿也是清代的建筑。现在的殊像寺,新修了一条从殊像寺停车场快速进入寺院的石阶,台阶前有赵朴初的题字。

  这是殊像寺的最出名的文殊骑狻猊像,供奉在大文殊殿的中央。相传当初在造像的时候,狮子以及文殊菩萨的身体早就造好了,但就是头部怎么也不满意。有一天,工匠们正准备午饭,突然外面人声鼎沸,原来是文殊菩萨显圣,祥云内文殊菩萨正慈祥着看着大家。这时,一个工匠急中生智,迅速用厨房和好的荞麦面,依着菩萨真容面塑出来。这也是流传甚广的“荞面头文殊菩萨的故事”。

  单从造像来看,文殊像的比例其实是不对的,如果你走到塑像侧面,就会发现造像头部硕大,但身材细小。但这正是工匠的用心巧妙之处,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是正常比例的塑像,仰视的话头部就会显得非常小,反而大家会感觉不协调。头大身子小,反而会让大家近身仰视的时候感觉很协调。这种造像方法,在乐山大佛上也有体现。

  在文殊像的四周,有五百罗汉悬塑。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惟妙惟俏,置身于这里,仿佛进入到了《华严经》中,文殊菩萨在福城东的大塔庙处为众生说法的一幕就在眼前。而我们就像那善财童子,于文殊菩萨处求诸菩萨行,之后访遍诸善知识,最后皈于观世音菩萨处……

  所以在文殊像的背后,是著名的倒坐观音像。倒坐观音有副著名的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佛教里常讲,我们现在身处的“此岸”,或者叫“苦海”,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我们的自性,也就是佛性,那我们就到达了智慧的“彼岸”。

  回头,就是向内求的意思。众生愚迷、被欲望支配,拜佛、拜菩萨、拜鬼神其实都在向外求,却从来不知道向内求。佛教的大殿除了供人朝拜,还具有表法的意义,华严法会、法华盛会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我们的心迷了而已。肯回头向内求己,这才是我们心想(好)事成的关键,佛菩萨的最大加持力也在于此。

  当然,这个回头,绝不是在五爷庙门外花园广场的那些穿唐装的人,让你回头拜三拜的意思,拜佛是要我们放下身段,用恭敬心去向圣贤、善知识们学习的,而不是这种迷信的拜三拜。进寺院,一定要记住一个道理,寺院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了让我们明事理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好转,寺院也重修了藏经楼,未来这里也会有更多的地方供出家人学习佛法。其实除了文殊骑狻猊像外,殊像寺还保留了完整的汉传佛乐,这里与五台山南山寺的佛乐、菩萨顶的藏传佛乐都是五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在殊像寺,还流传着康熙三皇姑的故事。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帝出家的寺院不好考证,但康熙三姑在五台山修行的地点是明确的,就是殊像寺。相传当年吴三桂投靠大清后,他儿子吴应熊娶的就是这位三公主。后吴三桂造反、吴应熊被杀,这位公主也看破了世间烦扰发心来五台山修行。

  当时,在殊像寺还有一位年轻俊朗的出家僧人日日参研佛经,三皇姑少不了向他请教佛法。结果这事传者就变味的进入了康熙的耳朵。康熙皇帝震怒一把火把殊像寺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可神奇的是三皇姑以及那位年轻僧人住的屋子毫发未损,康熙皇帝这才知两人是清白的,于是悔过又发心重建殊像寺,并题字“瑞相天然”,这四个字现在还挂在殊像寺的木牌坊上。

  说起三皇姑的故事,我又想起了菩萨戒中有一条免他人讥嫌戒。身为行菩萨行的人,除了日日修正自身外,还应努力做到当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给他人制造造口业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就可以。包括现在出家人不能单独与异性同处一室、或单独合照,不是因为出家人都保守,不惹他人讥嫌才是最重要的因。

  五台山殊像寺的香火特别旺盛,游客也特别多,每年文殊菩萨圣诞前夜(今年因疫情原因除外)这里就成了灯的天下,人的海洋。俗话说“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供灯最大的寓意就是让我们能像光一样照破无明(烦恼),智慧增长了,我们当下所求的那些也就不是问题了。

  有不少人说,殊像寺是文殊菩萨祖庭,这是不对的。与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以及九华的地藏等不同,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唯一一个明确写在佛经里的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遍一切处,方圆五百里都可以说是文殊菩萨的化境。文殊菩萨处处在、时时在,一直在等我们回头。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