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台山,游“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
殊像寺,坐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东晋初年, 唐代重建, 元代泰顶二年 (1325) 叉中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 再予重修, 康熙二十八年 (1689) 清圣祖为该寺旭与“瑞相天然” 牌匾, 于是, 殊像寺便与显通寺、 塔院寺、 菩萨顶、罗眠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又为青庙十大寺之成为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殊像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寺院布局以熹立寺院正中的文殊殿为轴心(明台上下列有明清石碑七通),前有天王殿 (与山门合二而-)和钟鼓楼,后有雄踞高台的藏经阁 ( 不设大雄宝殿, 故为文殊祖庭), 东有伽蓝殿、 五观堂,西有祖师殿,客堂、佛椽楼等,是一座古朴雄浑,文化积淀深厚的寺院。殊像寺的文殊殿,是五台山弥足珍贵的建筑。
殊像寺位于塔院寺西南部不足1000米的地方,坐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麓,风景十分优雅,因内供文殊菩萨而得名。寺内康熙御制殊像寺碑文载“兹殊像禅寺, 开基台畔, 结宇山阿。谷迩凤林,环千岩之紫翠。堂临鹿苑,俯万壑之烟霞。峰日梵仙,望层峦于天际。泉称般若,落清涧于云中。殿有金容,故名殊像。天人肃穆, 群瞻龙象至尊。 仪度庄严, 共礼狻猊之座。 青莲妙相,琉璃光映于林瑞。 碧树幽栖, 钟磐声闻于岭外。” 由此可见,殊像寺确为一处胜境。
走进五台山,游“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
值得注意的是, 在寺外牌楼的前下方, 有一股清澈见底、 汨汨而流的泉水, 冬不结冰, 水冒热气。 夏天却十分清凉, 喝上几口, 顿觉周身爽快, 甘甜沁脾。 清泉取名“般若”, 是梵语 “增加智慧” 的意思, 据说饮此水者能长智慧, 去愚痴。 历史上般若泉水多做人朝贡品, 深受佛门重视。 清 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萨顶,非般若泉水而不饮,至今还留有茶厅痕迹。许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常将泉水装进瓶里,带到远方,与亲人共享。 当地人叫 “万水泉”, 极言其水源充足, 长流不息。
走进五台山,游“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
在这座殿堂中, 储藏着整一个寺院的精华。这座建于明弘治二年的大殿,面宽五间,占地989.5平方米,总高20.5米,看上去敦厚雄壮, 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殿堂。 虽然经过翻修, 但仍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是最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筑。殿为重檐九脊歌山顶八架檐式, 其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殿檐用铁质勾头滴水身边,平面用檐柱,一周16根,金柱12根,柱头施平板坊,置升拱, 搁单, 双步挑尖梁; 下檐为五踩出三昂重拱造镏金斗拱,檐为七踩出三昂重拱造镏金斗拱,内槽用七彩品字差别拱装師:本托天花、藻井, 使大殿的重量由斗拱转向柱头;其梁架,枉网、斗拱构作明显沿用丁宋代的营造做法。1983年大殿落架大修,构架由 13700件大小部件构成, 大者重达几吨, 小者仅有一厅加果在殿内外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其木构既宏大而又精致,既敦实而又华繁,简直是一件古朴华美的艺术作品,为五台山不可多得的古建杰作。
走进五台山,游“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
文殊殿内供有一尊文殊菩萨骑狻猊的塑像,高9.87米,又是台怀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 狻猊四脚蹬地, 昂首竖耳, 张口卷舌, 双眼圆睁, 面部、 腰间和腿上呈蓝底白点, 颈上长满深绿色的卷毛, 胸前佩挂着鲜红色的穗缨。它看上去雄壮敦实,精神抖擞,给人一种活泼奔腾之感。此像又叫“荞面头文殊菩萨”,传说塑此造像时,文殊菩萨在天空中显真容,匠人急中生智, 拿出和好的荞面, 照相捏塑。 刚捏好, 文殊的真容便隐去。 匠人总觉得不很理想, 就把荞面头安在塑像上, 并贴上一层金, 于是就有了乔面头文殊菩萨的称谓。 在五台山众多的同类作品中, 是最为得体传神、 塑得最活的一尊塑像, 一件艺术造诣很高的佛像作品 (据有关资料推测, 可能为唐代遗存下的塑像)。
文殊殿的殿壁上还塑造着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 这一彩色悬塑,反映了罗汉们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 或是撼山探海, 或是静听经法, 或是端坐习禅, 或是脚踏水兽, 或是坐船渡海, 甚至是飞翔空中, 不一而是。 这里百物俱应, 无一不有, 规模宏大, 内容丰富, 人物众多, 场景多变, 描绘出了他们的苦行, 表现了他们的法力, 给人一种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博大之感, 恰似一幅有动有静、 色彩绚丽、 刻画逼真、生动活泼的山水画。
值得注意的是, 在寺外牌楼的前下方, 有一股清澈见底、 汨汨而流的泉水, 冬不结冰, 水冒热气。 夏天却十分清凉, 喝上几口, 顿觉周身爽快, 甘甜沁脾。 清泉取名“般若”, 是梵语 “增加智慧” 的意思, 据说饮此水者能长智慧, 去愚痴。 历史上般若泉水多做人朝贡品, 深受佛门重视。 清 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萨顶,非般若泉水而不饮,至今还留有茶厅痕迹。许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常将泉水装进瓶里,带到远方,与亲人共享。 当地人叫 “万水泉”, 极言其水源充足, 长流不息。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