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五台:清凉寺里歇龙石

2021-06-15 17:01:44 来源:五台山黛螺顶微信公众号


  清凉寺位于台怀镇西南上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中,海拔1800米,距台怀镇15千米,是五台山著名的古刹精蓝。清凉寺为汉传佛教寺院。此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唐朝,不空法师曾在此作密宗道场。清乾隆、民国年间重建,后彻底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其后仍存有清凉石,为清凉寺镇寺之宝。

  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代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文革”时期,整座寺庙作为迷信产物而被毁,惟天生之清凉石尚存。

  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也称“曼殊床”。

  清凉寺坐东朝西,按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布置,中轴线上有五层大殿,禅堂、配殿左右对称,清凉古置于寺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代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可惜“文革”时期,整座寺庙被毁,惟清凉石尚存。

  自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创建以来,就受到武则天、唐玄宗、唐代宗、宋仁宗、金帝完颜亮、元世祖忽必烈和明神宗、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等诸多皇帝的重视,曾多次修建,培育了五台山最早的华严高僧灵辩法师、德感僧统、和希僧统、宣秘大师、信明僧统、澄芳律师、总理五台山番汉大喇嘛老藏丹贝、五台山第一个去印度取经弘法的阿王源修、抗日拥军的神僧灵众、五台山第二位去印度取经弘法的了常法师等大德高僧,也使清凉寺依次成为皇家、华严、唯识、净土、密宗、镇国、律宗、黄教、禅宗等道场,而且在唐宋时于此还设僧正司,明又置僧会司,一直处于显要地位。

  所以,其寺幽丽、俨若宫殿,文物古迹甚多,最珍贵的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铸的九级千佛铜塔,印文为“清凉擢授”的文殊金印,印文为“清凉之印”的铜印和五台山镇山之宝、重48两的“镇风金印”及贝叶灵文、康熙御匾等等。可惜这些国宝,不知何时就不翼而飞了。

  清凉寺不仅有珍贵的文物古迹,而且有著名的文殊灵迹。一是清凉石,二是古清凉,三是罗汉洞和清凉泉。

  清凉石在清凉寺第二进院落中,厚6尺5寸,围长4丈7尺,面方平正,自然文藻。《清凉山志》说它“能容多人不隘古者,常有头陀趺坐其上,为众说法,梵音琅琅,异状围绕,望之悚怖,近之则失,后任目其所坐之石,曰曼殊床”。此石灵异,一是有自然文藻;二是石面有限,但能容多人不隘;三是文殊讲经说法的法座;四是石重数吨,只要虔诚,即可扛动;五是趺坐其上,即可消除热恼,清凉身心,乃避暑圣石;六是有一则歇龙石的优美传说。所以,清朝的雍正、乾隆二帝及众多文人学士都曾瞻仰吟诗,赞叹这一青石。

  清凉石又称作歇龙石。传说,文殊菩萨一开始选中五台山为说法道场时,山内奇热无比,只好向东海龙王借宝。龙宫内有一块奇石,凡是执行播雨任务的龙回来,都会感到内心燥热难熬,只要在这块石头上一卧,马上暑热皆退,清凉无比。老龙王不好拂文殊的面子,就将这块歇龙石借出。文殊将歇龙石往山中一放,整个五台山马上变得凉爽起来。

编辑:蔡晓晴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