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清凉寺之辉煌历史
清凉寺位于台怀镇西南上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中,海拔1800米,距台怀镇15公里,是五台山著名的古刹精蓝。自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199)创建以来,就受到武则天、唐玄宗、唐代宗、宗仁宗、金帝宫颜亮,元世祖忽必烈和明神宗、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等诸多皇帝的重视,曾多次修建。该寺培育了五台山最早的华严高僧灵辩法师、德感僧统、和希僧统、宣秘大师、信明僧统、澄芳律师、总理五台山番汉大喇嘛老藏丹贝、五台山第一个去印度取经弘法的阿王源修、抗日拥军的神僧灵众,五台山第二位去印度取经弘法的了常法师等大德高僧,也使清凉寺依次为皇家、华严、唯识、净土、密宗、镇国、律宗、黄教、禅宗等道场,而且在唐宋时于此还没僧正司,一直处于显要地位。所以,其寺幽丽,俨若宫殿,文物古迹甚多,最珍贵的要数万历三十四年(1606)铸的九级千佛铜塔、印文为“清凉摄授”的文殊金印、印文为“清凉之印”的铜印和五台山镇山之宝、重48两的“镇凤金印”及贝叶灵文、康熙御匾等等。可惜,这些国宝,不知何时就不翼而飞了。
目前的清凉寺,在喜钜会长的重视、关怀下,由香港黄慧卿等居士投资,经山西省文物总店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胡银玉的主持、规划、设计施工,已新建了大雄宝殿、五方文殊殿、三大士殿、罗汉殿、天王殿、钟鼓楼、东西厢房、门楼、山门、巨型汉白玉石雕牌坊,并筑起围墙,竖起幡杆,立起古碑,青石铺院,还彩塑了圣像,供奉上了妙空僧人赠送的20尊缅甸玉佛和500尊罗汉圣像,清凉寺显现出星楼月殿,香窟花堂,梵响乘虚,香烟缭绕,法轮常转,“影摇安乐之界,声振阎浮之国”的兴盛景象。
清凉寺不仅有珍贵的文物古迹,而且有著名的文殊灵迹。一是清凉石,二是古清凉,三是罗汉洞和清凉泉。这里我想给大家重点解说的是清凉石。
清凉石 置于清凉寺内。石长5米,宽2.6米,厚2米。石面平整光滑,色呈青蓝,自然文藻。石上仿佛有经文字样,但辨认不清。
清凉石又称歇龙石。相传远古时候,五台山气候恶劣,赤日炎炎,沟无清水,坡无青草,农民们无法耕种,生活熬煎。文殊师利率众来山演教说法,为拯救众生,决心要改变恶劣气候。一天,东海龙王邀请文殊菩萨到东海龙宫讲经说法,教化眷属,并许愿说:只要菩萨前去,龙宫所有奇珍异宝,菩萨喜欢什么,就赠送什么。文殊跨上青狮直奔东海。 佛经讲毕,文殊什么也不要,却点名要龙宫旁边的一块石头。原来那块石头叫歇龙石,清凉异常。凡人只要在石上一躺,百病痊愈。龙王心中虽不愿,但又想石块巨重,无人能带走,便答应了。可文殊菩萨对着石着默念几句,用手一指,歇龙石变成指甲那么大,装入文殊袖中,跨上神狮,悠悠然带回五台山,放置于此。之后,五台山变得清凉起来,人们开始安居乐业。自此,山则又名为清凉寺。因为文殊菩萨曾坐在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清凉石又称“曼殊床”。清凉石有一奇,就是巨石重达数十万斤,但游人们用肩一扛,竟能微微晃动。佛教徒认为是诚心所致,其实是下边支撑着一块鹅卯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曾多次朝拜清凉石。乾隆皇帝还撰写《清凉石》绝名一首:清凉山里清凉石,恰似东坡凿井泉。白足僧人冀檀施,鞠躬扛动表诚虔。五台山僧人历代都把清凉石当作神灵供奉着,石前香烟不断,缭绕飘渺。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