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寿寺——以戒为师的典范

2020-06-09 16:05:14 来源:学佛网

 

  普寿寺是一代名尼上通下愿老法师的两位弟子如瑞、妙音法师主持的尼众学苑。戒律严谨,道风绰绝,堪称以戒为师的典范,颇为中外高僧大德所赞叹。但里面究竟是种什么模样,对我却是个迷。

  走近普寿寺,迎面有幅醒目的对联:当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人还没进去就先上了一课。大门虚掩着,这里不象其它寺庙对外销售门票。一位比丘尼听说我自山东来,就领到了客堂。如瑞、妙音两位法师都不在,她们正在忙,要我少等一会儿。我趁机打量起这远近闻名的修行道埸。客堂里供奉着阿弥陀佛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两旁有赵朴老的提词:恒顺众生究竟清净普贤道。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祗。墙上挂着大善知识黄念祖老居士的墨宝: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毋自欺。对面是普寿寺修建尼众学苑的祈祷回向文:修修寺庙树幢相,入者见者善根长。诸佛欢喜来加被,龙天护持诸吉祥。善人聚会搞修建,好说好干好商量。知因识果惜材料,技术精湛万古芳。不贪不嗔不愚痴,个个发心能久长。高高兴兴来修建,圆圆满满能收埸。建寺安僧功德大,住持三宝福无量。普愿一切诸众生,好愿如意恒吉祥。另外还有一则九八年来普寿寺的领导提词,我还没来得及细看,进来一位知客师,朝我笑笑说:“如法师说先请咱们去各处看看。”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象其它寺庙一样,当门就是“天王殿”。当来下生佛弥勒尊佛笑哈哈地迎面而坐。当代的高僧大德净空老法师说这笑容可掬的大肚和尚是表法的--学习宽容,包容一切,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学佛就要从“欢喜大度”修起,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进入佛门。“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进入寺庙的人若都能能理解这其中深意,就不会辜负佛菩萨的一片苦心了。

  转过殿后是普光明殿、阅览室、观堂、僧舍、录音室、电脑室。看得出来,这些全都是新建的。东侧有一居士室,里面的被褥叠得四方四角整整齐齐,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至于比丘尼们的衣食住行戒律之严谨就可想而知了。

  不时有修学的尼众从身旁走过,面带微笑,目不旁视,步履轻捷,举止文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知客师朝我点头示意,悄声说道:“你看,这是斋堂。”斋堂里一排排地坐着几百人正在用早餐。竟是悄然无声,像没人似的。没有交头接耳的,也没有说话的,我们站在窗外,也不见有人向外张望,秩序如此井然叫人打心里叹服。墙外探进院子里的大树上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咕咕咕地叫,越发显出这里的清静,不知情者谁也想不到在这儿生活着三百多名修行人。

  普寿寺的报恩堂,供奉着上通下愿老法师的遗像。我郑重地走上前,虔诚地礼拜,看到老法师慈祥的注视,我的全身仿佛有一阵电流通过,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没有当年的老法师,就不会有今天的普寿寺,不会有这以戒为师的修学道埸,老法师的恩德重如山啊!说起来,愿老法师还是我们山东的祖籍呢。其父是张作霖时期奉天(现辽宁)省省长。其母身为校长,晚年出家,就圆寂在五台山。愿老法师生于1913年,就读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1940年于一代名僧慈舟老法师座下剃度出家。生前曾任山西省佛协副会长,中国佛协常务理事。1992年圆寂于太原崇善寺。遵其遗嘱,通愿老法师的部分骨灰就撒在五台山安藏佛舍利的大白塔周围,撒在五台山的道路两旁,以慈悲愿力护持佛法。

  带着对愿老法师的崇敬和思念,我又随知客师回到客堂。正好如瑞法师来了。只见她四十几岁的模样,穿一袭道袍,稳重而端庄。对面沙发上有几位从外地赶来的中年父母,特意送女儿来普寿寺出家,已经等候多时了。如法师一、一问过在座者的来意,对大家说:“想来普寿寺修行的很多,现在来看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如瑞法师知道我想多了解些情况,就说起往事:“我和妙音法师追随愿老法师时,二十四岁。那时,佛教正青黄不接,愿老发心带我们十年。她说建庙不重要,重要的是培育人材,当务之急第一是僧材,第二是僧材,第三还是僧材。她希望能在五台山建一座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尼众修行戒律的道埸。法师圆寂后,我们就遵照她的话去做。我们修学的宗旨是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所以学苑又名清凉净严院,简称清凉苑。”普寿寺建于清代,文革后期已破旧不堪。如瑞法师想起当初的情景颇为感慨:“这里是九一年六月批给的,我们刚来时什么都没有,喝凉水睡砖炕,连床被褥也没有。远近闻名而来的三十几个人,下决心一起修道。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晚上十点熄灯,大家除了修课,也搬砖运瓦一起动手参加修建,说起来也有几年了,普寿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愿老法师的加被,她的道德感召。如今每年都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日本等地的修行者闻名前来学习戒律。国内来修学求法的就更不必说了。为方便修学,我们设有居士班、预科班、国际班、培训班、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专修班。先后毕业1290人。就目前近况来看,想满足求学的要求,条件还不行。当初起手建设也没想那么多,那时什么都没有,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当时想: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少事,随缘发展吧。后来看看情况,得有个设想,自去年才开始筹措,准备设置:华严、安养、净土等五个部。”说到这儿,如瑞法师十分感叹:“愿老法师一生不化缘。她说众生自愿供养一百快钱他们有恭敬心,你化缘一毛钱他也给你,可没有恭敬心了。所以普寿寺不化缘不卖门票,没有固定收入,本寺僧尼外加居士通常有三百多人吃饭、住宿全都免费,也不知怎么解决的...”只要一心向道,一心弘法,自然就会得到三宝加被、龙天护持,得到善男信女们衷心地拥护啊!

  有人提醒如瑞法师要过午斋了,法师邀我一道去。想起早餐斋堂里的情形,正好我也去体验体验。斋堂门口站着几百名比丘尼,和前来修学的居士。大家鸦雀无声,整整齐齐地排好队,鱼贯而入。几百人进入斋堂,个个低眉垂目、瑞瑞正正地坐着静候。所有的餐具全都洗涮得干干净净,规规矩矩地摆在桌上。等全都坐好,有位法师一声引唱,大家同声念供,完毕,维那师敲一下引磬,便开始用饭。几百人一齐动作却听不见丝毫碗筷声。有专门送饭添菜的行堂,悄然走过身旁,为大家服务。有一粒米饭掉到了钵外边,用餐者轻轻拾起来吃了。此情此景特别让人感动,不知不觉心灵就有所净化,仿佛平日所有的喧嚣全都化作云烟远去。

  我惊讶这里的秩序,一心关注这里的环境,忘了品尝饭菜的滋味。只见墙上这样写着:饮食适量足支身,不离五观正念心。口口吃出功德来,五观堂里悟无生。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一日三餐,吃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这里将最平常的行为作出最不平常的榜样,亲临其境者无不为如此殊胜的修道所摄受,使人感悟到佛法、戒律并不神秘,就在我们一举一动的生活中。真是处处佛法处处佛啊!

  戒为菩提本。都能像普寿寺这样处处以戒为师,佛法兴旺,人心净化,社会祥和,指日可待。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