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寿寺之简介
普寿寺位于普萨顶下右侧的紫霞谷口,始建于北宋,清光绪年间重建,原有大雄宝殿3间,内塑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侧塑十八罗汉;现存石幢为泰和二年(1210)所立。曾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
普寿寺原为喇嘛庙,为达赖所经修。光绪三十年(1904)英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西藏,十三世达赖土登嘉错秘密离开布达拉宫,经青海进入外蒙古境内。1909年,达赖喇嘛从外蒙进京,路经五台山,受五台山黄教僧众邀请,达赖坐床讲经,长达半年。当时,达赖就住在普寿寺二楼禅房。
20世纪50年代,曾在普寿寺建立五台山卫生院。改革开放后,寺院归回五台山佛教协会。五台山高僧通愿法师申请在普寿寺建立尼众佛学院。1991年,通愿圆寂后,其衣钵弟子茹瑞、妙音遵照遗嘱来到普寿寺,发愿重修寺院,拆除旧殿,募化布施,在中轴线上至南而北依次重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讲经堂,东西两侧还建了二层楼房。寺院整齐洁净,庄严肃穆,寺内专设颂恩堂一处,内供通愿法师像及通愿圆寂后所得的五色舍利子,供寺内尼众及僧众瞻仰礼拜。
如今普寿寺分三部分。一部分是清光绪年间原来的寺址,我们不妨它称为学习区;第二部分是原寺山门相对,横隔一条马路的一条小院,里面建了供学员住宿的平房,我们不妨将其叫做生活区;第三部分就是与学习区仅一墙之隔的新建区。
新建区面积宽广,占地20000平方米。已建成汉白玉牌楼和三座殿宇,尚未全部竣工。生活区占地近800平方米,里面建筑单一,陈设一般,因学员较多,学习区内住不下,这里分住着一部分尼姑,条件虽为简陋,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分洁净。
学习区占地3240平方米,由山门而入内部有四个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讲堂、普光明殿、五观堂。
天王殿与山门相对,坐北面南,建于第一进院内。该殿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置大型佛龛,内供石刻弥勒佛,背面供彩塑韦驮菩萨。殿两侧塑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是钟、鼓楼。
第一进院内,东西各建配殿12间,东配楼一层设客堂,常有小尼值班接待来客。
第二进院内,正北面建讲坛5间,单檐卷棚顶,内置桌椅板凳,东西各有配楼12间。院内东北角是相堂,悬挂着通愿法师的遗像,供奉着通愿法师的舍利子。
通愿,俗姓翟,名尧臣,祖籍山东。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1940年出家,礼慈舟先生为剃度师,法名通愿,号妙体。1956年她同依止师和母亲来到五台山,先后住于茅蓬、五郎庙、南山寺等寺院,曾任五郎庙住持,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
她一生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勤学精进,佛学造诣极深;品性高远,堪称风光霁月。晚年致力于弘戒工作,曾辗转南北,奔走四方,广设道场,招收学员,为佛门培养了好多僧尼。在她从陕西返太原途中,还一再跟身边的如瑞和妙音说,她要跟五台山领导商量,想在普寿寺办一座弘扬戒律的佛学院,可谁也没有料到他忽然得了疾病,瞌然圆寂。
当代著名比丘尼隆莲为通愿写了一首《悼通愿法师唁电》的挽词,文词清丽,情景交融。
南山日月,清凉冰雪,鸿雁几度留遗迹。古调重弹,律意谁传?流水高山生暮寒!悲君不起,留君无计,青囊总是埋愁地。长忆相从,丽日晴空,影落峨眉第一峰。
第三进院内,北面建有普光明殿,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内供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均高2米。西方三圣前面,还供有缅甸玉雕释迦牟尼佛,铜铸带箭文殊菩萨,东西两侧也有二层配殿,总计28间。
第四进院内,北面建二层楼房。底楼七间为五观堂,门两旁悬挂一副对联:
有戒德,知惭愧,斗金易化;
不学修,无行持,滴水难消。
堂内一排排餐桌条凳,排列整齐,地面整洁,可谓纤尘不染。二楼七间是法堂,窗明几净,同样是一尘不染。堂内地上整齐地排列着圆形蒲团,可供上百人同时诵经。
该院东西边有二层配楼,共计28间。
学院每届开设五个班,即:预科班,学制6年;短期培训班,学制3个月;普通班,学制1年;中级班,学制2年;专修班,学制3年;各班都是学一段,考一段,不及格的要补考,再不及格的高班要往低班退,实在跟不上的就前期返回原寺自学,待机再经考试录取。
寺内生活严肃紧张,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半小时的清卫时间。3点半上早殿,但见香烟缭绕,钟声叮咚,年轻的比丘尼们清丽婉转的诵经声响彻夜空,使古寺焕发着诱人的青春活力。5时,早餐。上午四节课,11时午饭。下午2点上课诵经念佛。晚7点,为世界和平、国泰民安诵经祈祷。晚10点熄灯,春夏秋冬,始终坚持过午不食,整天就是两顿饭。而且在吃饭时几百人齐聚五观堂,听不到说话声,听不到碗筷撞击声,更听不到嘴巴的叭叽声,真是不可思议。
知客妙音跟一位作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卡车把砖拉到地上的时候,司机和助手卸车,要价20元,尼姑们嫌他价高,就自己动手把一车砖全给卸掉了。从此便开了头,工地上所拉来的砖,都是该寺学员所卸。在劳动中,个个争先恐后,没有一个偷懒的。
这里不存在铺张浪费,这里一切都是以戒为行,以善为本。
普寿寺(女子佛学院)可算是一方清静的华严净土。然而更使人想不到的是因为这里是学习的场所,这里是讲经的场所,这里是弘戒的道场。所以,该寺不对外开放也不接待游客 ,却反而更爱世人,游客更想一睹这块弘戒净土。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