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经典寺庙赏析——映月“明月池”
五台山旅游网3月30日消息 五台山观海寺亦称明月池,位于镇海寺东南1.5公里处,四面环山,地处偏僻,风景幽雅。寺院始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月舟禅师重修,清康熙年间吻叶和尚重建,属五台山历史悠久的古刹。寺内后大殿檐下山墙,嵌有清同治八年石碑,上书:“遐想五台山为百神降临之区,群贤毕集之所,峰峦之形势曲折,古刹之殿宇整严,因天下之名地矣。而此观海寺相传自汉建立,厥后改为明月池。”
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据《清凉山志》记载,原来,在观海寺的西面,有个长方形的小水池,池水清澈见底, 天气干旱的时候不会枯竭,大雨连下1个月也不会使池水溢出来。晦夜,即阴历月终的黑夜,天空中没有月亮,池中当然也没有月亮的影子,但据《元好问全集》卷第四十六《明月泉》条说:“人至泉所,以纱帛障眼,下视泉水,或见月在水中,故泉以为号。历数干百人,乃一二见之。大参杨叔玉,五台人,为予言:‘明月泉 吾所亲见,非传闻也。’” 所以,人们一提起观海寺也都叫成了“明月池”。
游人从后殿绕到西配房后,可观赏到明月池,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近前下望,有如一面圆镜。当雨水旺季,地下水上升时,满池清澈玉液,可映月影于池中。每年的六月大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当池边一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
观海寺寺院占地2280平方米,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两侧配以僧房,围成一处方院。其中,大雄宝殿正面三间,前装板壁,后装格扇,装修较为特殊。
金刚菩萨殿亦正面三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黑脸黑身,伟岸高大,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呈“金鸡独立”形,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菩萨的脚腕、手腕戴镯,双耳戴环,腿上筋肉暴起,臂上缠绕长蛇,面部一副坚毅刚直的表情。头上又有头,叠至九个,伸出十八臂,皆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金刚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弓、箭象征降魔伏妖;龙象征吉祥如意;钵象征对佛祖的虔诚。
编辑:武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