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龙泉寺石牌楼,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40余处,在这些寺庙中,龙泉寺是十分知名的,其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楼,可谓中国石雕艺术的杰作,它的雕刻者就是胡明珠。
胡明珠,公元1895年―1968年,今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贾庄村人,耕读小康之家出身。其父胡国山,精通“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终生以私塾先生为业。胡公(以下胡明珠简称胡公)从小聪明伶俐、头角峥嵘、过目不忘、敏捷脱颖、大胆泼辣、敢作敢为、气度豪爽、不拘小节、光明磊落、极有正义感和爱国心;胡公知欲甚盛,爱好广泛,特别喜欢书法与绘画,凡出其手者,辄有开拓创新、独辟蹊径之处,得到师长及同行的欣赏与赞誉,惊而伸擘焉,几年就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刚届12岁的胡公奔波颠沛、趔趄求索中便拜沟北里一位唤刘元成的能人为启蒙开窍师傅,且随其赴五台山庙群寺林从事石工营生。期间,胡公认真从教、洗耳恭听、脚踏实地、勤学好问、锲而不舍、孜孜持恒、掌握理论、勇于实践,莫及旬年便能自我构思、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施工、身先士卒、作出表率,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刘元成扼腕而叹也。
民国十年(1921年),龙泉寺拟定要为高僧普济和尚修建一座舍己利墓塔。为庄严慎重、保时保量、上档到位起见,采用了类似我们今天的招标、投标的方法,众起登临,纷纷竞争。胡公力排群雄,独领风骚,出人意料,达标投中。当住持维恕(今山东掖县人)亲自接见胡公时,面测他虽然长得浓眉大眼、精明强干、老练稳重、风采仪绰、饶有帅气,但年纪轻、资历浅、经验少、旁无证,不免产生了疑虑之心,惟恐底事难果,于是搁置,存而不论,将工程揽给了由河北省曲阳县而来的一班匠人。不料,工程难度渐大、要求更严、雕琢也最关键的时刻,河北匠人由于水平有限,竟半途而废、弃之而去了。左右为难、筹谋抱歉中,维恕聘请来胡公切磋商榷,决定兴废。胡公不计前嫌,主动请缨;当机立断,负重扛鼎,臻善修剔,扬长避短,去粗取精,拔节提高;率领徒子,积极投入;分片划域,指定任务;井然有序,各司其职;一切就绪,全面铺开;锤錾起落,交响叮当,寒暑无阻;搞得轰轰烈烈,告竣完工。墓塔崔嵬,涧水潺潺,突兀逾群,举世瞩目。万钟神仰,风光旖旎,无不惊叹者也。
民国十一年(1922年),龙泉寺又要修建一座汉白玉牌楼,与墓塔争妍匹配、相映成趣。一时间,四方工匠,展示亮相。胡公照例卓荦不凡,蟾宫折桂,独占鳌头。他移植中国传统的木质结构特点、风格、类型与长处,融于石雕技艺之中,彼此渗透,各取其宜,又加上苦心孤旨的不断探索与追求,紧紧围绕该牌楼坐落于九龙见风使舵之位的“九龙之首”,为内含自然之灵气奕祺者,用黄蜡作始料,绘制出轮廓图式,搭架起微型雏样,摆放于稠人广坐目前,让同行评断,辨识高低,维恕仔细审视、反复端详以后,惊讶不已,拍案叫绝,曰:“夫珠者,乃宝珠矣,人才耶!”
民国十二年(1923年),龙泉寺牌楼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在胡公从始至终亲自组织与指挥下全面启动,紧张地展开了。定襄、崞县一带的50余名能工巧匠参加了雕建,历经六年(1930年)后的金秋时节终于完工。据统计,这座牌楼上有蟠龙八十九条,柱础石墩上有狮子二十只。牌楼上的各种图案不但精美,而且刻工细致。花蕊、草叶,细如发丝,薄如轻纱;走兽、飞鸟,生动活泼,呼之欲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编辑:魏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