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华严经》是如何推向新境界的?
且说入唐以后,武则天将特别推崇的《华严经》,送置大孚灵鹫寺中,遂将大孚灵鹫寺改名为大华严寺。其时大华严寺高僧云集,香火旺盛,成为人才汇聚的宝地。当时著名居士李长者,就在大华严寺的善住院摄心造论,将五台山的华严学推向了一个新境界,为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写下了亮丽的一笔。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法界缘起的一个宗派故又名法界宗。早在龙朔年间,长安的法藏,就从云华寺的智俨(华严二祖)研习《华严经》,继承了智俨的"一即一切,一切即法",缘起无尽,又相互圆融无碍的理论。后来,法藏在发挥这些思想时有所突破,形成了"十玄缘起"等更为严密的理论,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五台山的华严宗学者,早在北魏时就有灵辩,北齐时又有县义、昙训,祥云和明勖,隋代有法安、解脱、明曜,其中解脱禅师成就尤大,华严初祖杜顺,还于贞观十四年(640)派弟子智冲人山取经。其时,五台山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华严圣地,独具地域特色的华严思想,吸引了各方佛子,出身于唐朝宗室的贵公子李长者,就是在这种时候来到了五台山。
李长者又名李宾,号通玄,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州东南)人。他在年轻时就熟读诸子百家并潜心钻研过老庄学说,尤其是对《易》理有极高的造诣。这位唐朝皇族子弟在传统文化浸泡中长大,却对佛教文化情所独钟特别是对佛教大乘经典《华严经》的偏爱,如痴心如醉时时倾心研习,且颇有心得。他渴慕清凉圣山,因此常至五台山参谒,40多岁时,又一次来山,住在大华严寺十二院之一的善住阁院。当时他正在佛堂打坐,看到一位大德风一般飘到跟前,随手授予他一套《华严经》,转身又要飘飞,长者急忙喊道:"大德,天已经很晚了,你要到那里歇宿呢?"大德也不言语,只抬手朝北台一指,就好像有风一样,刮着他向北台的方向飘去。长者顿然领悟,显然是神圣点化,于是他尾追着跑了出来,却是怎么也追不上,不一会儿,大德的身影就消失了。
这时,华严寺的一个小沙弥法云过来说:"晚课就要开始了,你还在这儿转悠什么?"长者说:"我见大德向北台飞去了,可一下子怎么也看不到了?"法云便眯起眼,他向北台望了一阵说:"你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么,哪里有什么大德?眼见天都这么黑了,谁还敢去斗牛宫(北台又称斗牛宫)?"正在这时,北台顶上突然出现了点灯光,霎时间星火燎原,一派通明闪烁。长者望着那片金色火焰,就指着对法云说:你看那好像是一片神光?"法云定睛瞅了一会儿说:"哪里是什么神光,肯定是燃着野火了。"长者说:"野火燃着了有黑烟,你看这团火却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污染。"法云一歪脖子,不以为然地说:这么漆黑的夜空,你还能看到黑烟尘吗?真个是有点神经病!"说完自顾自走开了。长者于是立即策杖动身,在夜幕中不顾一切向北台攀登,直到深夜才到得山巅。但见眼前火势愈加炽烈,方圆几十里都笼在火光中,就连草木花朵也都变成了金色。长者再向火里望去,却见大德果然就在火中,只见他头带五佛宝冠,正在一棵翡翠树下讲经,上有数名飞天盘旋飞舞,周有数百名僧侣围坐谛听,其朗朗梵音,有如雪落泉响。长者见此景象,方知佛家境界,心想不如就此跳进火中,只要能到圣境中一游,即使死了也不冤枉。想罢,长者奋力纵身向火中一跳,刹那间觉得无比清凉,心中顿时恬然适然,法喜充满。长者遂慌忙上前向大德施礼,可待他抬起头来看时,眼前却什么也没有了。
长者于是就在台顶上息心坐禅,一坐就是三日,在寂然无思中神游了太空、诸天,他看到那里没有贪欲,没有欲望,没有宫殿,甚至没有形体,只是一个明明净净的世界。长者出定后,观摩了北台雄浑博大的现实世界,觉得北台地厚天高,涵容万化,不可穷尽,正是华严境界。待他从北台下来,走到西谷口时,见身着仙衣的数童子御风而行,童子见了长者问:"那天夜里,是你投身到我师父的佛光中吗?"长者说:"是呀,你的师父是谁呢?"童子说:我的师父是妙德文殊。"长者听了,大吃一惊,一把拉住童子的衣袖,要求带他去见菩萨,童子说:你一生的誓愿难道不是弘扬经法吗?难道你 后悔了吗?"长者痴痴地目送着童子飘飞远去,心想:弘扬经法是我一生想做的事,我乃一个凡夫,如今大圣授我经典,正是法恩难报,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于是一股热流涌满全身,发心决意造论释经。
因五台山地处高寒,长者遂携经至盂县颖乡大贤村,在高山奴家闭门造论三年。又至马加谷古佛堂侧,构土屋宴坐思维五秋。再到西北韩公庄,又度三冬。最后在神福山土龛内,又是五年。期间,长者每天吃枣10个,巴掌大的柏叶饼一个,故人称枣柏大士。据说长者此时已得大道,夜里常常口吐白光,借光造论,平日里,常有仙童为之汲水,猛虎为之驮经。此说尽管有点玄虚,但长者10余年来,不计寒暑,专注于一经,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并有《略释》、《会释》十余卷等煌煌巨著。论著刚成,油灯熬尽,长者人也坐化(730年圆寂),真可说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李长者的华严哲学,在智俨、法藏外别树一帜,其主要特点是阐明了:人本法界无尽藏中之不动智,所谓"自觉自心,本来是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皆唯智起"的观点。并从本觉智慧出发,凸现了"文殊主法身根本智之妙慧,为一切诸佛启蒙之师的地位,提出了"华严三圣"圆融说:即佛表根本智(果德),文殊表佛身智(智德),普贤表差别智(行德),三圣一体,始终一法,不可分割。特别是他用《易经》思想阐释《华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性起即万有,即妙用"的性起说,也即由此契入的”一真法界"核心思想。他还指出了"净土在心,此外别无净土"。李长者的华严哲学思想,思致新颖,见解独特,为诸家所未顾及。因此说,他不仅是五台山华严学的集大成者,华严学派的祖师,而且是对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学者。
编辑: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