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寺庙系列:“敕建铜瓦文殊宝殿”广宗寺

2020-10-14 16:42:51 来源:今日头条

  广宗寺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山腰、沿灵鹫峰小山脊的石台阶继续登高,菩萨顶的下边,路过的第二处寺院就到广宗寺,该寺的天王殿就在路边。广宗寺又俗称铜瓦殿。该寺背依灵鹫峰,面临台怀诸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广宗寺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该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

  相传明朝皇帝明孝宗有一年上五台山拜佛,有感五台灵山显迹,很想在高高的东台望海峰上建一所皇家寺院,专用于为民祈福。他恐东台山高风猛,还特颁旨意,大佛殿要用铜瓦铜脊,以保证沉稳坚固,不被山风刮倒。讵料世事无常,此事刚刚起了个头,这位贤君已撒手人寰。其长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武宗,年号正德。年轻的朱厚照对父亲的这一遗愿十分看重,登基伊始,就命御马监太监韦敏专司此事,完成父亲的愿望。

  韦敏去东台实地勘察后,经过深入勘察发觉要在东台上建寺困难重重,他给武宗皇帝上了奏折,婉言陈述,请旨定夺。明武宗下谕,韦敏会同镇守太监、巡按御史、按三司掌印官、布政按察使、指挥检事、分巡分守官等一大批官员,并各色匠役,决定将铜瓦殿建在菩萨顶下边,于是,遂有了今日所见的这所皇家寺院。

  铜瓦殿刚建成时,全称为铜瓦铜脊文殊宝殿,尚无寺名。继此殿建成后,后来又陆续建造了山门、钟楼、鼓楼、僧房、藏经楼等建筑。正德十年,御马监太监焦宁奏请寺额,明武宗亲赐“广宗”两字。寺名全称“敕建大广宗寺”沿用至今。后来又陆续建造了山门、钟楼、鼓楼、僧房、藏经楼等建筑。

  铜瓦殿。大佛殿位居正中,因殿为铜瓦盖顶,以固千年,观之浮光耀金,引人注目,故称铜瓦殿。是该寺的主殿,殿建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但略令人遗憾的是,顶上的铜瓦已在特殊时期被当地农民造反派扒下来,称斤论两卖给了废品回收站。被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法师(1543-1604),曾诗咏铜瓦殿:"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无奈朔方冰雪甚,住僧无力可支倾。"

  殿内佛坛上立木制方格,供有上下两层圣像。下层三尊是铜铸"两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佛家称西方极乐世界有主佛阿弥陀,身旁有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上层三尊圣像为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据传,这三尊佛像皆来自释迦佛的故乡,是由印度高僧仔细装藏后,不远万里运来五台山的。大殿两壁供有铁铸十八罗汉。后壁两角分别供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前内额挂有康熙御匾,上师"云嵋"二金字。

  关于这块匾额还有个传说,康熙二十二年(1683),一年之内,他先后两次登五台寻父,第二次是九月上的山,当他走进广宗寺时,只见一个身穿旧纳衣的老和尚正在打扫院子,就上前询问:"请问师父,您上下怎么称呼呀?"老和尚冷冷地说了句:"八叉。"继续低头扫地。康熙皇帝想,这个法号倒是挺少见的,也没再细想,就进大殿拜佛去了。当他朝佛像叩拜的时候,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呀,哪有叫八叉的,上八下叉,不就是个父字么?赶紧跑出大殿去寻自己的老子,可哪里还有那老和尚的影子!此时,天空中忽然出现两朵长云,状若愁眉,康熙皇帝一见,长叹一声,嘱拿笔来,当即写下"云嵋"两字,表达了他此时愁眉不解的心绪。

  铜瓦殿后面立有“送子观音”像,据说十分灵验,有很多求子的信众来此祈愿。

  藏经楼,面宽5间,上下两层,前出席,内贮《大藏经》等佛教典籍。《大藏经》是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

  在广宗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圆寂于1980年12月,终年80岁。他精通藏文,对佛学研究造诣很深,曾对佛教经典作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把长达200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广宗寺是法尊法师出家的地方,故他的灵骨塔建在这里。塔高六米,围基三丈,塔身洁白。塔正面中央的石碑上嵌刻有赵朴初书写的"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字样。法尊法师灵骨塔于1981年9月落成。

  广宗寺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风光景色怡人、历史信息丰富,来此朝拜旅游,也会不虚此行。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