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见之遇见五台:五台山诸寺之广宗寺

2020-07-19 10:10:30 来源: 晋见人文

  广宗寺位于菩萨顶之下,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清代重修,占地面积为2900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28间,布局小巧紧凑。

  广宗寺是一四合院式、规模较小的寺庙,南面为天王殿(也是山门)、大雄宝殿居中、后面是藏经楼,前后共三处殿宇,东西各有配殿。在寺院东北侧有高6米的墓塔一座,塔身洁白,是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

  天王殿也是山门,就在路边,殿内弥勒佛为铜铸,盘腿而座,大腹,笑容可掬。两侧为四大天王,弥勒佛背后是韦陀。天王殿两侧各有钟鼓二楼。

  穿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就在眼前了,因殿为铜瓦盖顶,故称铜瓦殿,是该寺的主殿,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由于铜瓦损失严重,1982年维修时,将所剩铜瓦铜脊全部集中到正面,其余部位用孔雀蓝琉璃瓦代替。殿木构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现存寺庙中,独此一处。但令人遗憾的是,顶上的铜瓦已在“文革”中被当地农民造反派扒下来,称斤论两卖给了废品回收站。所幸的是,当年大殿里的佛像,在文革时竟躲过一劫,完好无损地留存到现在。殿内佛坛上立木制方格,供有上下两层圣像。下层三尊是铜铸“西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明代原物。上层三尊圣像为泥塑,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据传,这三尊佛像皆来自释迦佛的故乡,是由印度高僧仔细装藏后,不远万里运到五台山的。大殿两壁供有铁铸十八罗汉。后壁两角分别供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前内额挂有康熙御匾,上书“云嵋”二金字,云者,高也,嵋者,眉也;云嵋者,高山名刹也,赞其雁门紫塞夺胜,鹿苑珠林标奇。

  大雄宝殿之后是藏经楼,藏经楼为硬山顶二层楼房。

  寺内东北角就是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因广宗寺是法尊法师出家的地方,所以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塔高六米,围基三丈,塔身洁白。塔正面中央的石碑上有赵朴初书写的“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几个字。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于1981年9月落成。

寺庙历史沿革:

  《清凉山志》载:“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

  明孝宗(1470-1505),名朱佑樘(chēng),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两朝,为明朝第十代皇帝),年号弘治,开创了“弘治中兴”。曾发愿要在五台山东台顶上修建一座铜瓦铜脊殿,殿内供奉铜质佛像。岂知世事无常,此事刚刚起了个头,孝宗皇帝便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六岁。孝宗卒,其长子朱厚照(1491-1521)继位,是为武宗,年号正德。年轻的朱厚照对父亲的这一遗愿十分看重,登基伊始,就命御马监太监韦敏专司此事,务将先帝在世时就想盖的这所佛殿盖好。

  韦敏领旨而行,先在北京城内铸好了铜瓦、铜脊与铜像,而后再落实具体盖殿事宜。韦敏去东台顶实地勘察后,发现东台顶上建寺困难重重,不仅山高风猛,更崎岖难行,建筑材料搬运不便。为此,他给皇帝上奏折,婉言陈述,请旨定夺。

  正德二年(1507)七月,明武宗下谕,准韦敏会同当地官员另行选址。该敕谕全文如下:

敕御马监太监韦敏:

昔先帝在御,尝为海内百姓祈福,许于五台山盖造佛殿,未就而龙驭一宾。今铜瓦佛像已完,尔敏请予五台山东顶盖造安奉。朕奉遵先志不敢违,但闻峰顶极高,风势雄猛,尔敏到彼,会同山西镇巡等官,从长度量,相应所处盖造,无致徒为劳费。合用钱粮物料并各色匠役人夫,即行都布按三司从宜分派措用,仍委分巡分守官各一员监督,务令坚宗,以称先帝为民祈福之意。事完,尔即回京,所至必须约束下人,不许因而生事、扰害百姓,如违,责有所归。

正德二年七月十五日。

  这件敕谕今日还在,若去广宗寺,穿过铜瓦殿后,可看到两块并列的石碑,其中一块赑屃驮负,敕谕一字不漏地刻在上面。背面刻着同年十一月韦敏给皇上的一份上疏。

  韦敏到山西后,会同当地官员,斟酌再三,最后决定将铜瓦殿建在菩萨顶下边,于是,遂有了今日所见的这所明代皇家寺院。铜瓦殿刚建成时,全称为铜瓦铜脊文殊宝殿,尚无寺名。此殿建成后,又陆续建造了山门、钟鼓二楼、方丈五间、左右僧房十二间,划定了寺宇范围,圈起了红色围墙。又从大显通寺抽调十二名僧人,派秋崖大师为住持。正德十年,御马监太监焦宁奏请寺额,武宗亲赐“广宗”两字,广宗即广大祖宗宏愿之意。五台山僧人却爱称其为小朵天城寺。武宗并降敕晓谕附近居民,毋得侵扰该所寺院,违者将以法治之。这件圣旨,刻在铜瓦殿正前右侧的一块石碑上,也为赑屃驮负,与大殿后面的那块敕谕石碑相得益彰,都已成为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了。

  清时,康熙皇帝特颁金币,再饰宝坊。康熙认为广宗寺“式承由旧之规,宣示维新之象”,重新解释寺庙为“教阐浮提,资神功于广运;理融净域,表大义于正宗 ”。清代,广宗寺佛教事业仍然兴盛发达。

  文革时期遭到破坏,1982年进行了维修。现在这座明代皇家寺庙又焕发了生机,吸引着不远万里来朝山的游客。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