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广宗寺的建筑特点
2020-06-09 18:26:11
来源:五台山资讯
广宗寺在菩萨顶前、显通寺后,寺宇坐北面南。其内的铜瓦殿为明代遗物,殿宽3问,14米,进深12米,重檐歇山顶。殿设比例适中,结构规整,隔扇棂花,雕刻精细,彩饰艳丽。殿顶覆盖铜瓦,殿脊安有琉璃脊兽,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明显地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
从上述大文殊殿、七处九会殿、铜殿和铜瓦殿看来,明代的木构建筑与前代相较,变化很大。首先是以往采用的减柱法、大内额和斜梁,已不再运用。其次是明建殿宇出檐较浅,斗棋比例缩小,普遍采用了假昂。在殿宇布局上,主体建筑多在中轴线上,其余建筑也强调左右对称,显得规矩严谨。柱石除圆柱外,亦用梅花柱。柱头正面顶部大多抹成斜面,柱侧角颇小。柱础采用了宫式手法“鼓镜式”。梁架结构多用通柱,屋内不论有无天花板,都采用了明袱做法,且加工细腻。结点处理不再运用驼峰,而是用了蜀柱。重要建筑物为彻上明造时常用“隔架斜”,做为装饰构件。屋顶举折增高。山面做法多用砖垒砌山花并施砖或玻璃薄缝。普柏枋的宽度加宽或等于阑额厚度,叉手斗棋已不多用了。樽和枋之间用垫板填充,称为檩、垫、枋三件。外檐多在阑额下使用雀替,雀替多雕成卷草或云纹。门用隔扇,多为五抹隔扇,雕刻复杂,有四如意、燮龙、团龙、套环寿字纹。屋顶脊上的鸱吻,也雕刻精细。梁枋上多用旋子彩画,柱子满绘番莲,沥粉贴金,显得华丽精致、细腻复杂,为其明代建筑之特色。
清代是满清贵族统治中国的时期。清王朝为了怀柔蒙藏,特兴黄教,尤尊喇嘛,更加倾仰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所以,有清一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帝就至五台山13次,朝拜文殊菩萨,敕建寺庙,扶植五台山佛教,遂使汉藏佛教比肩发展。时有青庙78座,黄庙26座。五台山现存的清代建筑颇多,最典型的为菩萨顶和显通寺的大雄宝殿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