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99):五台山成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修真福地,《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只有少数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去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驮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奏知汉明帝。
据《国史旧闻》第一册五零二页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与摩腾、竺法兰二人辩法。”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无损,于是二位尊者获得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
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何处建寺适宜?《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 再加上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灵鹫寺。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叫做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121. 何谓朝台?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尊文殊菩萨的表法各有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现在有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大朝台即“全面瞻礼五台山”,古人称之为巡礼五台山。指巡回礼拜与佛、菩萨、天神、祖师、高僧等有关的圣迹及佛寺。这就需要先了解朝台四个先决条件:什么是五台山,五台山在哪里,什么是瞻礼,全面是什么意思。瞻礼就是瞻仰礼拜。以恭敬之心而礼拜。全面就是遍访全山寺院、灵迹。唐朝时候大约有360多处寺院,灵迹100多处。
总之,大朝台就是以恭敬之心,全面瞻礼五台山方圆500余里的寺院和灵迹。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