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98):五台山为什么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

2020-08-19 11:10:14 来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119. 五台山为什么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

  五台山文化的核心是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核心是文殊信仰。

  文殊信仰,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内核。文殊信仰,若以佛教语言来说,包含般若思想、不二法门和一行三昧,就是信仰智慧。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在世界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是佛祖释迦牟尼亲口说的,也是唯一见于大藏经的。

  就汉译佛经中看,以文殊之名演说的经典有八十五种,而且还有许多佛典都提到文殊菩萨的名字。

  就文殊问法来说,大多是文殊菩萨代为诸菩萨决疑,所以他就被称为“诸佛世尊文殊师利慈德,乃为我等决众狐”,故佛赞文殊“高材第一”。如是,在大乘经典中,文殊还经常代佛说法。宗教界、学术界认为文殊菩萨是大乘空宗的创始人、密教的祖师之一,居于众菩萨之首,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唐代不空三藏又将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推广到全国各地。

  就民众信仰来说,蒙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就是西藏特色的密教,密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文殊法,而文殊法的印、坛、像诸法是以瑜伽法来组织的,因此,蒙藏人民就非常尊崇文殊菩萨,且把五台山视为神圣之地,把朝拜五台山当做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甚至用一生的积蓄来朝拜五台山,顶礼文殊菩萨。

  尼泊尔传说,文殊菩萨一手拿着宝剑,一手拿着经书,从五台山来到加德满都“龙湖”, 挥剑劈山,泄去浩渺湖水,才使加德满都成为可居之地,从而诞生了尼泊尔国。他弘扬佛法,教化众生,遂使尼泊尔成了佛教国家。因此,尼泊尔人民就把文殊菩萨看成他们国家的缔造者和保护神,加以崇拜供养。于是,尼泊尔人民也就特别尊崇文殊道场五台山,把到五台山朝圣看成是莫大的荣幸。

  不仅印度、尼泊尔、蒙古、西藏等地的人民信仰文殊菩萨,崇拜五台山,我国历史上的西夏、辽国,乃至韩国、日本等地也都有五台山。这就表明了五台山崇拜是当时整个东亚“佛教文化圈”内的一个共同现象,文殊信仰是各民族佛教徒的共同信仰,五台山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圣地。

  唐实叉难陀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菩萨住处品>中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此经把清凉山定为文殊师利所居之地,并有“一万菩萨绕清凉”的提法。从此,五台山文殊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广远。

  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也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贵族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所谓人闻五台山名,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此人超四果圣人,为近无上菩提者。

  敦煌文献《五台山圣境赞》中说“浮生踏着清凉地,寸土能销万劫灾。”五台山在佛教界所享有的崇高地位不只是因其“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道场,在佛教中所占据的特殊位置而使然。

  文殊菩萨,道证一真,德超十地,重于劝发菩提心,重于如实空性的发扬,表征着佛陀的真实本怀。五台山是清凉地、欢喜地,是菩提地、成就地。如《五台山歌》中唱道:

  “高山万仞,五台罗列,文殊古道场。多少梵宇,多少琳宫,供养大法王。佛经万卷,牙鉴玉轴,满架尽琳琅。高僧头陀,水边林下,都是福田乡。还有那,层峦叠障,云起千般样。更不少,奇花异草,有色又有香。拍手哈哈,不知几生,修得住清凉。稽首文殊,不知几时,心地得清凉。”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