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92): “口头禅”有什么来历?什么叫“野狐禅”?

2020-08-11 10:23:47 来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101.口头禅”有何来历?

  说到“口头禅”你理解的是什么?是父母的“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小学老师的“体育老师今天有事”、“我再讲两分钟”?公交车司机的“往里面走,后面空着呢”、领导的“我简单讲几句”?......在现代汉语里“口头禅”是指经常挂在嘴上的空话,其实它原本是一句佛教用语。

  “口头禅”一词出自宋代王懋《野客丛书》:“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它是佛教禅宗用语,原指不懂佛教经义而空谈禅理,未经心灵证悟,却把空洞的禅语、公案挂在口头。因此有“走火入魔是野狐禅,有口无心是口头禅”的说法。

  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甚至说:“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禅宗还认为“开口即错,用心即乖,” “等你开口,堪作何用!”

  六祖慧能在《坛经》中也反复强调,“一念若悟,众生是佛”,“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并特别提出“不立文字”,反对“寻言逐句”。“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

  禅本无门,但是历代高僧大德们为了方便后学,都会留下一定的指引,也就是话头、公案。

  这些话头往往是机锋往来,妙契天机,悟者会心,破颜一笑,而一些高僧也正是通过参悟话头、公案而开悟的。但也有些僧徒,未能反观自心,却把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心头上,就以为是开悟。还有的把听来的高僧的言语记在心里,作为谈资。如此行为,一概被斥为“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

  “口头禅”不是禅,不说那些空洞的禅语或佛号,在自己脚踏实地的修行中顿悟见性,才能得到佛的真谛。

  102. 著名禅宗公案“野狐禅”有什么来历?

  “野狐禅”取自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在禅宗中,凡是僧人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嗣法传人。传说有一日,百丈禅师说法结束,僧众都离开了,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某甲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回答道:“不落因果。”由于这一句答语,使得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话,希望能脱却野狐之身。”

  百丈禅师听后说道:“请问。”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者于言大悟,作礼告辞而去。

  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下的岩洞内,以拄杖挑出一野狐死尸,嘱咐依循亡僧的仪礼火葬。

  老人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见,属于“大妄语”,结果受了“野狐身”之报。百丈禅师的“不昧因果”,就是悟道的佛法正途。修行悟道之人,也是无法免于宿业报应,差别在于受报之时,不再迷失于业报的当下,不再妄生痛苦、烦恼,所以称为“不昧因果”。

  后来以“野狐禅”泛指各种歪门邪道。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野狐禅”常被作为邪门歪道的代名词,其含义经常遭人曲解。在禅门中,也常用“ 野狐外道”来形容那些没有入门的学法者。

  103. 有没有与“野狐禅”相似的禅宗公案?

  说起野狐禅,还有一则比较经典的公案。慧能的一个弟子南阳慧忠是当时的国师,后来有个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来,被传得很神异,慧忠便被请去试试这大耳三藏的真伪。

  他问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里?”

  大耳三藏说:“你是一国国师,为什么在天津桥上看猴戏?”

  慧忠说:“对。”然后入定了一回,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

  大耳三藏说:“现在在江边看赛舟。”

  慧忠说:“是。”然后深入禅定,又问:“我的心在哪里?”

  大耳三藏回答不上来。

  慧忠说:“你这野狐精!”便让人把他驱逐出长安了。据说此时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里。

  这么多大仙、精灵什么的都是哪来的?他们以动物之身居然比人还灵?像那些胡黄白柳、常蟒仙、山精树怪什么的。看了佛经开示才知道,他们这些妖仙其实都是前世的大修行人,修出了定境,但是犯了戒。比如说了大妄语,自称修成了“佛、菩萨、罗汉、圣人”等,被贬黜,死后失掉人身、变为妖仙、动物精、依草附木的鬼。经数千年积累功德、忏悔才能转回人身。如果执迷不悟,又自称“佛、菩萨、罗汉、圣人”等,万劫不复。

  《楞严经》卷六:自称“佛、菩萨、罗汉、圣人”等,大妄语罪成立,将永沉苦海不得解脱。

  《大乘金刚经论》对犯大妄语者的归宿说的是:即使其他四戒持戒精严都不犯,单犯大妄语戒,也会失掉人身,堕落为妖怪——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依草附木。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