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64):佛法里常说的四大、五蕴是什么?错误的知见又分几种?

2020-07-19 09:57:49 来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52. “四大”指什么?

  “四大” 是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又名四界。界,是种类的意思,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亦名 “四大”种。种,有能生的作用,如种子。

  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法。色,分能造色和所造色两类,“四大”种为能造色,其余一切物体为所造色。

  “四大”之“大”,有两种含义:

  (1)相大,如大山大地,大江大海,大山劫火,黑团风、龙卷风等;

  (2)用大,一切物体皆为“四大”组成。印度佛教时期的“说一切有部”认为,“四大”名有不同的性能和业用,地大以坚为性,有一定硬度,其业用能受持万物;水大以湿为性,有一定的湿度,其业用能使物摄聚不散:火大以热为性,有一定的温度,其业用能使物成熟;风大以动为性,有一定的动力,其业用能使物成长。“四大”分内外两类,动物体内的“四大” 称内“四大”, 动物体外的“四大”称外“四大”。

  “四大”又有实假之分。从“四大”的坚湿暖动诸性而言,唯身根能感触,属触处所摄色,为实“四大”;眼根所见的“四大”,是形色和颜色,属假“四大”。

  佛教认为人身亦由“四大”构成,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称:“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

  “四大” 原是古印度用以分析和认识物质世界的传统说法,佛教加以采纳和改造。但古印度佛教以外的各学派,对“四大”的解释各有不同。

  顺世派对于物质世界不论能造所造,都说是“四大”,并认为是常住不变的。胜论派认为“四大”属于实句义(实体范畴),是常与无常。数论派认为,地水火风既是所造也是能造,说“四大”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五尘,即五种细微元素)所造。

  佛教各派对“四大”也有不同的见解。印度佛教时期的大众部认为,“四大”为能造,色香味触四尘为所造。而成实学派则认为,四尘能造“四大”,“四大”能造五根,主张“四大”通能造所造。经量部认为能造所造皆通实假,主张微尘是实,粗色属假。一说部认为,能造所造唯有假名,都无实体。瑜伽行派认为,有漏大种所造色属依他起性,无漏大种所造色通圆成实和依他起;大种唯属实,造色通实假。

  53. 什么是五见?

  五见,源自“十使”,又称五利使。

  “十使”一词,出自《法界次第》。“使”的含义是驱使、驱役。让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动机,乃至驱动众生的心识,一直在三界六道中轮回。

  “十使”分为五钝使和五利使。五钝使,就是通常所说的五毒:贪、瞋、痴、慢、疑。五利使也就是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指观念,认知。不限于视觉系统所呈现的相。一如我们说“我听见”时,见在这里指听觉系统接收到的信息,及这个信息在心识层面上的作用和反馈。五见是指对成就佛道五种不正确的认知和观念,所以也叫五恶见。

  身见:认为由四大(地、风、水、火)、五蕴(色、受、想、行、识)所和合之身体为实有。这和“诸法无我”相悖。

  边见:偏于一边的恶见,也就是堕入二边。持“常”或“断”的观点。常,认为六道轮回中此生为人为畜,来世亦然。断,断然,也含有中断的意思,如认为人死之后归于无(此处的无,不是空的意思),人死如灯灭,这叫做断见。这种执断执常的错误见解,都偏一边,故名边见。

  邪见:就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无因果,不认可因果在轮回中的作用,违背因果定律,坏诸善事等。

  见取见:取,固执,认为,持有。以“眼见为实”,对上述三种见,执以为正确。名见取见。

  戒禁取见:执受不正确的戒律,但认为是正戒。如持守民间信仰中的禁忌,或以自伤、断食等苦行为修行的正道。

  佛家所说的修行,实际上是修“心”。心是内在,行为是心识的外在表现。所以端正所“见”就尤显重要。

  “五见”是障碍成就佛道的五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心学佛者应断除“五见”,行持如来正戒,安住实相中道,而成就无上菩提。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