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58):“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受生常住之法”。
44. 放生是什么?
所谓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归于自然;佛教称行此仪式之法会为放生法会。
放生本为佛教中语,但中国汉地的放生习俗并不始于佛教。逢节日放生,古已有之。其时已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亦大力提倡放生,并与中国原有的放生习俗相融合、演变出独特的法会——放生会。
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如《金光明经》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切利天。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我国佛教的放生,是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的。戒杀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来为佛教徒所严守。南朝齐、梁之际,佛教徒即依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不应食肉”之语而行断肉,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杀生,又废止宗庙供献牺牲之制。
我国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复传授池中族类“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始。
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一般说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因而是十分庄严的,但在其传播过程中亦出现了一些与放生原旨不符的流弊。比如,放生中出现重虚文而不重实质的现象;又比如,一些人专门从事捕捉禽兽鸟鱼,以供放生之用。
基于此,历来放生均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其要大抵为:
第一,放生无定物,即无论陆走飞禽,即量力买放;
第二,放生无定日,虽有的规定每月一次或佛诞日举行,但万不可限定时日,以免有人专门于此日前大量捕捉生灵;
第三,放生无定处,即不要受仪规的束缚,遇有特殊情形,即可随处放生,只要称念佛号加以接引即可,不一定要举行完整的仪式。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