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56):忏法、打七、水陆法会都有哪些仪轨?

2020-07-16 11:13:10 来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39. 什么是忏法?

  忏法是佛教徒忏悔罪业的仪则和修习止观的行法。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今流行的有《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世称《大悲忏》)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忏法,撰集者为宋天台宗知礼大师。其内容为:严道场、净三业、结界、修供养、请三宝诸天、赞叹伸诚、作礼、发愿持咒、忏悔和修观行十科。流传至今的通行本为清代加以删订重纂的本子,其内容主要以礼拜持咒、忏悔发愿和归向净土等。

  忏法的种类繁多,行文各异,但仪则类同。修行者通过修习忏法,达到证悟。

  40. 什么是打七?

  打七,是汉传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一种修行活动,因为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故称打七。一般根据不同宗门,举行不同内容的打七活动,一七结束后,可以连续举行。常见的有“佛七”“禅七”。

  佛七:亦称净七,此为净土宗经常举行的活动,以念诵《佛说阿弥陀经》和连续反复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要求信众在念诵时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禅七:禅宗寺庙一般以坐禅为主要的修行方法。禅宗被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佛的语言(经教)外,用行为和暗示等方法,传递一种只能意会,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境界,这在禅门中被形容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禅门打七,就是要求大家努力在有效的时间内,开悟见道。

  41. 水陆法会有哪些内容?

  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和唐代密教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

  其法事内容为,在七昼夜之间,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上堂三宝十位圣贤,奉请于午前;下堂圣凡十位神灵,召请于初夜。此仪式中的上下堂十位是: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诸菩萨僧等。下堂十位是: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天曹圣众、五岳灵渎福德诸神等。

  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法事以内坛为主,像设布置,香花供养,力求庄严。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其前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置铜磐、斗鼓、饶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围绕以布幕,将内坛分成三间。两侧分挂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列插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皆画宝盖,下画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六个坛场:大坛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宝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诵《妙法莲花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亦称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监坛一人,共计四十八人。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七日(内坛亦有五日者,则自第三日起)。其进行程序:第一日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上书“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第二日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第三日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日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五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日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

  法会期间,自第一夜起,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至第六夜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均参与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顶点,以后即从事结束。

编辑:乔智君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