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49): 大雄宝殿中供的都是哪几尊佛?
25. 大雄宝殿有什么含义?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有三方面含义:智、仁、勇。智是自利、自觉(自己觉悟);仁是利他、觉他;勇是大无畏的精神。佛陀用自己觉悟乃至成佛的道理去普度众生,释迦牟尼是“能仁寂灭”的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仁勇的表现。
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 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一种是结跏跌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式。
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与愿印”,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做旃檀佛像。
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 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尊者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的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真理无所不在;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真理无时无刻不在闪耀光芒;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真理无有定相,随物应形,故能遍一切处,无时无刻不闪耀光明。
又有的大殿中也是三尊佛,却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中文翻译是无量寿),结跏趺坐,双手垒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有的三世佛旁边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是三位佛的上首弟子。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正中是现在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卢舍那佛。卢舍那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卢舍那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净土宗的寺院中,可以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接引佛,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像。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莲台。
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这五佛,根据密宗的理论是综合说明佛的意义。
一般寺院的大殿两侧多奉有十八罗汉像。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诸漏已尽,所做皆办,不受后有,就叫阿罗汉。)。这是因为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
其名字是:(1)宾度罗跋罗惰阇;(2)迦诺迦迦伐蹉;(3)迦诺迦跋厘惰阇;(4)苏频陀;(5)诺距罗;(6)跋陀罗;(7)迦理迦;(8)伐阇罗弗多罗;(9)戍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迦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萘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
五代以后或加上《法住记》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作者摩拿罗多二人,成为十八罗汉;或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罗惰阇分为两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的。
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
海岛观音一般是在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四周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
编辑:乔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