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牛湾:500年文化古村 黄河风情与长城军事共造的奇观
黄河,全长5400多公里,仅在山西境内就达900公里,也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分界河,起点就在山西偏关县的老牛湾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促成它成为明长城在山西段的起点。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汇,最终孕育了老牛湾独特而闪亮的自然、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成就了山西偏关旅游明珠的地位。
黄河边的老牛湾堡
老牛湾距偏关县城45公里,是山西第一个迎接黄河入门的地方,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鄂尔多斯市郊区隔河相望,名符其实的鸡鸣闻三县。当滚滚黄河汹涌而来,将这片黄土高原深深切开,形成黄河峡谷的时候,它只是不毛之地。当内外关界线形成的时候,才开始修城建堡、开荒屯兵。遥想当年,隔河对峙、刀光剑影大概就是它最初的模样。
黄河入晋第一湾
——远去的军事城堡
据史料记载,最先在这里驻军安营的是三国曹操。为了统一北方、抵御外族,他策马扬鞭挥军北上,第一个凭借黄河天险构筑了首道屏障——藩篱长城,苍凉荒芜的老牛湾才开始有了些许带着军事气息的人烟。
千年后的明洪武二年,从洪桐大槐树迁来第一批吕姓移民,百年后的成化三年,总兵王玺在此筑墙,崇祯九年(1636),兵备卢友竹建老牛湾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老牛湾建设开始有了规模。到清朝中期,军事废弛以后,人口激增,加上此处黄河虽处峡谷地段,但几个连续大回环让黄河水流势渐缓,竟然造就了一个天然的优良渡口,最繁盛的时候,每天商船近40艘,商铺百家。
老牛湾村黄河边
崇祯9年建造的军事城堡——望河楼
500年沧桑已过,刀光剑影早已湮灭在尘埃之中,原有的建筑历经风雨催蚀,破败不堪,但仍有旧迹可寻:城堡最北端的“望河楼”全身墙砖虽剥离殆尽,仍昂首屹立于黄河岸边,400平米的袖珍瓮城杂草丛生、500米的环堡城墙也是残垣断壁,却都以清晰的轮廓昭示世人,黄河水虽滔滔南去,但老牛堡的功绩不容忘记。
老牛湾村最小的奶奶庙
残垣断壁的老牛湾古瓮城
如今,往日发达的船运商业已远去不返,这里又成了人们访古探幽的胜地。一座座烽堡、一排排石房、一段段土墙、一条条老巷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游人在穿梭,思想在穿越,遇到疑惑的时候,还有村民用极难懂的方言耐心细讲,协助你的思维自由飞翔。
在老牛湾堡访古探幽的游客
老牛湾黄河边
游客穿梭在石头村里
长城与黄河的握手
站在黄河边的“望河楼”向东北看,作为山西内蒙分界河的支流旁,有一段并不显眼的百米长、不到2米高的土墙,这就是山西明长城的起点,虽然墙砖荡然无存,虽然不再巍峨雄壮,但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滔滔敬仰。原本,长城与黄河之间还有数百米距离,但下游十公里处的万家寨水利工程建好以后,上游水位大幅度升高,黄河水在这里倒灌形成的支流直逼长城身前,才让这两只文化的大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创造了又一起人类改造自然形成的地理、文化奇观。
老牛湾里黄河与长城握手处
老牛湾里残存的明长城
黄河在这里向长城打个招呼后,旋即一路向南,在峡谷内石灰岩壁的阻挡下,连续几个180度冲刷、回转,竟鬼斧神工般造就了千里黄河上最著名的天然阴阳图——乾坤湾,成就了天下闻名的“黄河第一湾”美誉,不得不让人感慨:黄河如此多娇,引无数名家竟折腰。
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乾坤湾
此刻,老牛湾的长城也没闲着,以此为起点,一支蜿蜒向北连绵不绝,构成最壮观的万里长城,另一支则尾随黄河向南继续前进近百公里,越过明宣德4年修建的桦林屯兵堡,在山西河曲县再次与黄河握手,并越过黄河一路向北,去完成它浩荡的历史使命。
——老牛湾堡里的信天游
老牛湾既然地处黄土高原,自然少不了黄土高原上典型的民居窑洞,只是这里的窑洞与其他地方的土窑洞不同,它就是被称为“偏关十大怪”之一的老牛湾石头房。漫步老牛湾堡一周,所看到的窑洞房屋全部就地取石而建,这种石头窑洞与传统土窑一样冬暖夏凉,而且更结实、安全。只是堡内的窑洞用于居住的不多,除了一些庙观外,更多的用于文博展示、手工作坊、民俗表演。
老牛湾的石头窑洞
住在石头窑洞里的老牛湾村民夫妇
“热个腾腾的锅里搅稠稀,你要是愿意咱一搭搭里。。。。。。”在老牛湾里,总会被阵阵唢呐声中高亮的山陕民歌吸引。石头院子里,民俗表演队的后生被客人们热情掌声拦的谢不了幕,一首又一首高亢的信天游便在黄河上空飘荡,随着千沟万壑连绵起伏。村里一些老人有时也会随着心情和着唢呐声高吼几声,原生态的唱腔直荡心胸。也许,他们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着,用那悲壮、恢宏的嗓子喊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这片黄土地深深的热爱。
高唱山陕民歌的帅哥
老牛湾遗址
编辑:刘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