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偏关老牛湾之民间传说

2016-05-24 09:32:58 来源:

卷五 民间传说

 

       一、神牛犁河传说 老牛湾,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传说。在远古时代,天降倾盆大雨,这一下就是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天之后,吕梁山却遍地洪流,汪洋一片,人为鱼鳖。又过了八十一天,洪水毫无消减退去的迹象,老百姓的哀号上达天庭,玉皇大帝立即派太上老君下凡,救民于水火。老君骑着他的大青牛来到这里。老君下了牛背,给青牛套上牛轭,想就地犁出一条河道来,让洪水归道入海,让山川重见天日。老牛昼夜不停地犁啊,犁啊,当老牛犁到老牛湾时,天色已晚,它猛一抬头,被什么东西晃了一下,原来是天上仙人 7 怕老牛不认道,提着一盏神灯前来帮忙,老牛不明就里,被神灯一晃就给惊了,身后本来笔直的河道在它慌乱的脚步下顿时由直变曲,长长的晋陕大峡谷就这样被犁出来了。 老牛湾长达二十里的大湾,就是老牛一惊一乍一趔趄的遗迹。 当地的名谣歌则将这个神话传说演说得多了几分佻达,道是: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老牛湾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之九曲连环、浊浪滚滚的玉带。 当时灯亮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明灯山。在老牛湾东侧山顶上。 二、老牛湾——二人台《走西口》的发祥地 “偏河保德州,十年就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偏关人走西口是因土瘠民贫,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长工,干苦力。走西口的人要从老牛湾渡口乘船西行,进入内蒙古境内,主要在包头、土右旗、杭锦后旗等地谋生。走水路的人要经历许多无奈和凄怆,除了可能会遇上土匪和兵患外,更要经历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有的就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大家仍然源源不断地踏上这条漫漫西口路。二人台走西口中的剧情所描述的就是当年发生在本地人走口外的真实写照。据县史记载,偏关当时就是太原府所在地。而二人台《走西口》的唱词中有“家住在太原,爹爹孙朋安,生下我一枝花,起名叫孙玉莲”。可见偏关老牛湾就是走西口的发祥地之一。

三、四公主和亲之地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为了对北方蒙古各部落进行有效的管辖和治理,康熙皇帝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其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史称四公主)嫁给了蒙古喀尔喀敦布而济为妻。四公主胸怀“各民族和善”的大志,带着随从数百人从京城出发向塞外行进。当她走到老牛湾时,被这里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先后在老牛湾村逗留数月。这里的老百姓得知四公主来到,万民欢呼,并为她立碑数座以示敬仰。现存老牛湾村的“德政碑”,碑身完好。碑为青石质地,上方为半圆形,碑身下方有与碑座连接的碑头,碑高1.86米、宽0.76米、厚0.15米,碑的正面文字是“四公主千岁千千岁德政碑”,背面没有文字。之后,四公主一行又继续北上,但因北部战事频繁,漠北喀尔喀蒙古部落仍在紧急备战,康熙皇帝连年出巡塞北,四公主决定暂时不再北上。并在此定居了下来。一直到康熙末年,北方的战事逐渐趋于平静,四公主才从这里迁往塞外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 四、昭君出塞之地 从老牛湾堡村往北走200米,有一座高大雄伟的“望河楼”也叫护水楼,、老牛湾墩。河楼东临百丈深渊的杨家川河,北面崖上留有栈道,为两山对峙的“老牛湾口”。相传当年王昭君出塞时来到崖口,回首远眺中原,遥遥千里,重重山水,再回首瞻望面前的滔滔黄河,茫茫前程,不禁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随即吟出一首五言诗:

姊嫱今远归,

娇子与同和。

塞外春来日,

父老知苦何。

 思乡之情,满溢诗中,动人的故事传说,更加增添了老牛湾的神秘色彩。

编辑:刘丽敏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