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故事——傅山 思想巨匠 百艺皆通

2020-10-22 10:43:03 来源:网络整理

  傅山(1607——1684),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和诗人。

  傅山家世代居住在大同,后来迁徙到忻州,到他曾祖父傅朝宣时,移居到太原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明王朝灭亡的时候,傅山37岁,已经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名士,在一些挽救危亡的举动失败后,绝望的傅山回到太原隐居起来,以明朝遗民自居,自称“太原人作太原侨”,抱着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不愿为新的王朝效命,直到77岁去世。其间,康熙曾授封他“内阁中书”的职务,他根本不予理会,阳曲知县奉命给他家门上悬挂“凤阁蒲轮”的匾额,他也不客气地拒绝了。

  傅山一生,在许多领域都创造出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工诗善画,被称为“清初第一写家”;他长于诗赋,风格倔强刚毅,是末世和乱世中的最强音;他博古通今,开启清朝研究先秦诸子的道路;他还擅长医学,精通各科,尤其是妇科和儿科;他甚至还是武术家,山西代表性拳法形意拳传播,就有他的功劳;在侍奉生病的母亲时,他发明出一种养生粥——“头脑”,现在还是太原人冬天最喜欢的早点。

  傅山最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思想深邃有远见。他思考明朝的覆亡,将视野投向了整个中国历史王朝专制的弊病,认为君权才是万恶之源;二是气节高迈坚定。明亡后,傅山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坚决不给清王朝做官,而是出家做了道士,因为明朝的国姓是朱,朱就是红,所以,他长穿大红道袍,别号朱衣道人,以示不忘故国。

  中国凡是乱世,学术思想脱离了王朝政治的桎梏,反而会有长足的发展。在明末清初那个乱世,催生的就是傅山这样一些超越时代的思想巨匠。

  所以,梁启超才称傅山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为“清初六大师”。

  而今,太原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傅山的文化遗迹,如他曾经坐诊的三桥街和三和堂药店,居住过的傅家巷四号院,就读的三立书院(位于今半坡街)等等。岁月沧桑,傅山故居和牌坊等都已不存,只留地名。

  不过1918年,三晋人士在杏花岭区东缉虎营(今山西省政协院内)建造了傅公祠,可供人民祭奠;建造于1990年的碑林公园,北园内有座傅山碑林,是目前中国第一个大型个人书法碑林。这里矗立者傅山有代表性的222篇书法石碑,都是学者们费尽心血收集的傅山书法真迹刊刻而成;

  另外,还可以去傅山故里——今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的中华傅山园内,追随傅山走过的足迹,领略他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编辑:刘寰羽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