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傅山先生的足迹:五台山大朝台(三)中台翠岩峰
在从北台去中台的下山路上,语嫣、天山雪、老孔、畅想随走随采蘑菇。台蘑是生长在五台山五个台顶的蘑菇,又称“天花菜”。五个台顶海拔很高,其中北台海拔最高,北台的台蘑也最为珍贵,台蘑的特点:呈伞形,肉质细嫩,菌体肥大,油性大,香味浓,可烹制成多种荤素名肴,做出菜来色泽素洁清新、味道鲜美甘甜。元代吴瑞的《日用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述:天花菜出自山西五台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气如簟,白色,食之甚美。唐宋时就被选做宫廷菜,以香蕈和银盘最为闻名,是山西传统的著名特产。当地群众有“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的美称。
一路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一路拍照,约一小时来到了澡浴池。澡浴池坐落在中台和北台之间,全称是万圣澡浴池寺。寺的得名是因院中有一清澈见底的水池,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现有大殿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迄今供奉着一块石头,上面留有文殊菩萨洗浴后在池边站立的脚印。明代诗人觉玄作诗赞美澡浴池:“一池清且浅,甘洁胜琼浆,能洗愚痴垢,还生定慧香,光浮天界白,色映四天苍,无以凡情测,神哉不可量”。
传说在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康熙皇帝去北台朝拜,下山路过澡浴池的时候远远看见几个女子正在池边洗衣服,却发现池内有一个和尚在裸体而浴。出家人四大皆空,成何体统,康熙皇帝拔出弓箭怒而射之,正中和尚的右肩,和尚箭带飞奔而去一眨眼没了踪影。康熙皇帝回到台怀镇的行宫菩萨顶,却发现殿内文殊菩萨塑像的右肩上插着一支箭。康熙皇帝何等聪明,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幻化成俗人在与民同乐。自己不明就里却把菩萨射伤。于是敕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如今在五台山台怀镇菩萨顶西大殿供奉着’带箭文殊菩萨”,三天后我和语嫣、小峰返回台怀镇专程前往菩萨顶朝拜了带箭文殊菩萨。
寺内主持师傅引领我们朝拜了文殊菩萨,讲了文殊菩萨洗浴与脚印的故事,并和我们聊起了傅山先生的传说故事。主持师傅是河北人,但说起傅山先生也是头头是道,在他的家乡只要说起傅山先生也是人人皆知,这让我这位傅山先生故里人为傅山先生的才华学识人品的伟大名扬四海而自豪!
从澡浴池出来到中台还有七八里路,就可清晰看到中台翠岩峰的雄姿,傅山先生当年从北台下来过澡浴池来到了净土莲社寺看到了中台万年冰,在此写下了《万年冰旧社》一诗:
甚处堪双眼,
佳人或一僧。
壶芦空玉豉,
榔栗猛金镫。
佛性佟多狗,
骏神无复鹰。
波仑多少泪,
添结万年冰。
我们沿着傅山先生的足迹寻找净土莲社寺与万年冰,远远望去在路下面有俩放牛的中年人,我和老孔走下山坡向放牛人打听了万年冰的具体位置,经放牛人指点就在东台山脚下,看到了净土莲社寺遗址(现寺院已毁),在净土莲社寺遗址南山半山腰看到了常年不化的万年冰。据《清凉山志》记载:“万年冰。中台东麓,有冰数丈,九夏不消,地多静居。”明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里叙述:“从(中)台北直下者四里,阴崖悬冰数百丈,曰万年冰。其坞中亦有结庐者。初寒无几,台间冰雪,种种而是。闻雪下于七月二十七日”。万年冰,在阳光照耀下,雪白如银,闪闪发光,盛夏酷暑长年不化,堪称五台山一大奇观。
经过一段爬升后,终于抵达中台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围云层很低,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状似如意的祥云漂在演教寺大殿的上空,宛若天宫,就好像我们登上了空中楼阁,享受着这天上人间的仙境。我和语嫣、老孔首先来到太华池,在池边看到金碧辉煌的演教寺大殿与草地吃草的牛马映入太华池的影子,便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记录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中台雄旷壮阔,海拔2895米,名翠岩峰。翠者,青绿色也,岩是指巨大的石头。登临山巅会看到台顶遍布龙翻石,有的如立象,有的似卧牛,许多巨石的表面杂生着厚厚的苔藓,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碧绿青翠。无藓处则是岚气放射,明亮灿然。翠岩峰名由此而来。台顶上的寺庙名演教寺。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于隋代,唐代重修,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玉禅师再建。1512年(正德七年),梵僧奉命于中台建寺,铸铁为瓦,明武宗赐额曰“演教”。寺内现有天王殿3间,毗卢殿5间,正殿5间,坐北朝南,东西有配房。供奉孺童文殊,文殊菩萨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
正殿前有舍利石塔一座,13级,高13.3米,周雕十八罗汉像。塔身石龛内有3大石雕像,座基为仰覆莲辦须弥座,相传是为唐代兰谷法师所建,是中台顶的一大灵迹。
在演教寺西南有一文殊说法台,台中有一汉白玉讲台,四隅屹立着四座覆式石塔。这里是文殊讲道说法之处,在说法台前还有一座祈光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清凉山志》卷二:“成化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故建之。”台顶西北有太华池,北有甘露泉,东南有玉龙池,池旁还有三株泉,是南北五溪流水的发源地。
傅山先生登上中台观赏了中台风光,参观了演教古刹,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中台》:
中台五六月,
积雪在经厨。
阗梵木鱼瘦,
斋钟麦燕腴。
雾云堆冷絮,
花草荐寒毯。
信是清凉地,
中烦独不除。
写出了清凉圣地“阴崖积雪夏生寒”、 “瑶草天花处处逢”的自然景观和他那“中烦独不除”的感受。这告诉人们,清凉解烦的佛教圣地也泯灭不了傅山先生那坚定的反清复明思想。
编辑:凌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