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定襄凤凰山之民间传说

2020-08-08 18:37:21 来源:定襄新视点公众号

  定襄凤凰山

  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座凤凰山,没有精确统计。有记载的是,以凤凰冠名的大山就有46座之多!那么,小山呢,还有多少小山叫凤凰山呢?不知道。

  只知道,有多少凤凰山,就会有多少美丽的传说。

  山西定襄的凤凰山,民间是这样传说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日落的地方,有座山叫大青山。山下一个村庄,叫汤头村。这地方山青水秀,美丽富饶。山前山后,有清泉百眼,良田万顷。村前,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从这里流过,在川的腹地转了大半个圆,绕成一条长蛇,然后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河水川流不息,养育着万千的羲皇子孙。这就是发源于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的滹沱河。

  那是一个夏天,正是收麦季节。漫山遍野,千顷麦田翻金浪;村舍庄户,万家灯火迎丰年。村民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一年,终于有了收获。金色的麦子眼看就要上场打碾入仓了,人们忘了疲劳,忘了烦恼,完全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悄悄降临到这里。

  这天夜里,骤然间狂风大作,阴云密布,大雨倾盆,一下就是七天七夜。从乌松岭到大青山,三百六十里,到处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奔腾狂啸的滹沱河水,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卷着黄土和泥沙,掀起滔天巨浪,一路俯冲下来。大青山是日神仙境,日落之所,山岩火炼石铸,固若金汤。滹沱河水冲不开大山,没了去路,就在大青山下转圈圈。这回山下十里八村的百姓可遭了殃,一时间卷尽人畜,吞噬屋舍,淹没农田。霎时间,方圆十几里一片汪洋。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扶老携幼,冒着大雨,弃家奔逃。失去亲人的乡亲们呼儿唤女,哭爹喊娘,扑天抢地,好不凄惨!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水,越涨越高。洪水漫上山坡,直往大青山上爬。人们仰望苍天,走投无路,饥寒交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

  就在这时,忽听空中一声响亮,刹那间风停雨住,云消雾散。一只巨大的金色神鸟“唧唧”叫着,飞来落在大青山上。神鸟收住双翅,抖擞神威,运足气力猛击一翅。只见忽啦啦金光闪闪,轰隆隆天崩地裂。金光闪处,大山豁然闪开一条巨大通道,洪水哗哗汹涌而出。神鸟施展法力,一边疏浚河水东流,一边救治落水百姓。

  这神鸟,自然就是金凤凰。

  金凤凰亮起动人的歌喉为人们唱歌,伸展美丽的羽翼为人们跳舞。帮助灾民疏通河道,筑堤防洪,开辟良田,重建家园。听着她动人的歌声,耕作的人就忘了疲劳;看着她翩翩起舞,失望的人就有了希望。于是,这地方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男耕女织,安居乐业。金凤凰与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永住大青山了。

  从此,大青山就成了凤凰山。

  凤凰山青松盖岭,花树飘香,古木欹云,危峰插汉。山上有一眼清泉,终年清澈见底,旱不干涸,寒不结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泉水甘甜爽口,病人饮之则祛病,好人饮之也提神,就象古希腊神话里阿波罗与缪斯在圣山上的卡斯塔利亚圣泉一样,乡民们视之为神水。此泉自然为金凤凰落脚之处,金爪起处,早已掘地为泉,清水直冒,因此取名凤凰泉。

  每天清晨,金凤凰都要噙满凤凰泉的水,喷向山川,变成甘露,滋润禾苗,美化人间;唱起优美的歌,引来百鸟,追逐喜戏,寻侣呼伴,尽情欢跃。凤凰山的早晨,好鸟和鸣,群山起舞,别有一番景致。凤凰山变得越来越美好,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这一切,早被来自秃鹫山寒号洞的毒蝙蝠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原来,这毒蝙蝠乃聚鸟鼠精气而成,取二者所长,身生四足,腰长两翼,练就飞檐走壁之功,穿云破雾之术,能走能飞,自以为身怀绝技,可为天下称道。于是先投兽王,后奔鸟主。岂料兽王恶其双翅,鸟主厌其四足,皆拒之门外,不肯收留。它从此看破世俗,玩世不恭,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干,开始吸食五毒,嫉妒美好,制造邪恶,变得又懒又坏。

  这毒蝙蝠听说金凤凰占据了大青山,又引得百鸟来朝,万民同乐,好不气派!如今连大青山也叫凤凰山了,怎能不妒火中烧?便咬牙切齿道:“凤凰山凤凰山,我非叫你变成蝙蝠山不可!”于是便连夜来到凤凰山。

  凤凰山的夜晚,山风轻拂着松林,百鸟栖息于林间,群山沉静,万籁俱寂。毒蝙蝠躲开百鸟的眼睛,避开明亮的月光,趁着一片黑云的遮蔽,悄悄靠近凤凰泉,钻进泉水,吐出毒液,把清泉变成了毒泉。

  清晨,金凤凰照常噙满泉水,洒向山川。不料霎时满山毒雾,遍地毒液,花树凋零,草木枯萎。金凤凰顿觉口干舌噪,毒气攻心,随即大声呼叫:“大家小心,泉水有毒!快想办法解毒!”

  “解毒?就那么容易么?”毒蝙蝠跳到金凤凰面前,乜斜着眼睛说,“告诉你,我这是百药不解之毒!除非你死,我方能亲解此毒!”

  金凤凰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为什么要投毒涂炭生灵?又为什么非要我死?你究竟是谁?”

  “我是谁?你真的忘了我是谁?看看我这身打扮,你真的忘了?”毒蝙蝠鼓了鼓嗓门,无比怨毒地说,“金凤凰,你身为百鸟之王,就该一视同仁,视我身有羽翼者为同类,不该以貌相取,陷同类于不义!当年我一片热心投奔你,实想着凭借自己的实力有所作为。不料就因为我长得丑陋,没有来头,好话说尽,你终究不肯收留,害得我吃尽世间苦头!今天,我要你拿命来作补偿!”

  金凤凰细细一看,认出了当年被自己赶出门的小家伙。心想:我也是为了鸟类的纯洁,才没把这个四足两翼动物收归门下,谁知如今却惹下如此大祸!也罢,既然它是冲着我来的,就让我这条命为大家换个平安吧!就向毒蝙蝠说:“你要我用生命来补偿,我答应你。只是你如此做孽,就不怕遭天公报应么?”

  “天公报应?哼!”毒蝙蝠两只小眼睛瞪得更圆了,越发气急败坏地说,“你凭着一身漂亮的外衣,凭着上天的恩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了坏事也没人觉得坏。我也能走能飞,为什么兽类不收,鸟类不容?这公平吗?今天,我要毁了这里的一切,让天下那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都知道被逼无奈者的可怕!我要为自己立个门户,争得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我要把凤凰山变成蝙蝠山,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厉害!”

  金凤凰听了,觉得小蝙蝠倒也可怜,就好言相劝:“蝙蝠兄弟,当年没有接纳你,是我不好,是我不对,今天任你处治。只要你能为天下生灵着想,解除毒液,恢复清泉,我愿让出此山。”

  蝙蝠狡黠地一笑:“你倒说得轻松!解除毒液,恢复清泉,让出此山。我凭什么信你?事到如今,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死!你一死,我先解清泉之毒,后解草木之危,还天下一个纯净世界。”

  金凤凰听了,正色道:“我死何足惜?只要你不食言,我即刻就死。只是我要你先解清泉之毒,让我尝了泉水之后放心地去死;后解草木之危,让生灵免遭涂炭。你能答应我吗?”

  “好!算你英雄!我也不怕你反悔。我答应你。”蝙蝠说着,纵身跳到凤凰泉边,张大嘴巴,吸尽泉中毒汁。

  金凤凰连喝几口泉水,细细品尝,觉得甘甜如初,这才放心。她拔下一根漂亮的羽毛,插上峰顶,然后告别相依相伴多年的乡民和山鸟,聚香木自焚。

  蝙蝠见凤凰涅槃,顿感自惭形秽。随即鼓足力气,吸尽遍地毒液,恢复百眼清泉。太阳落山的时候,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打算悄悄离开这里。这时,正赶上羲和驾六龙送太阳西归。蝙蝠思前想后,越想越觉羞愧万分,就朝着太阳一头撞去,想就此了结自己。不意却被太阳强烈的光芒刺伤了双眼,解了它一身毒液,跌下山崖。

  蝙蝠求死不能,更觉得自己做了亏心事。从此后,白昼躲到阴沟里没脸见人,晚上才悄悄出来活动,捕食害虫,以示将功补过。

  凤凰山还叫凤凰山,却没有了救人苦难的金凤凰。

  凤凰山还是凤凰山,山上也没有了那清澈甘甜的凤凰泉。

  传说大相径庭,究竟哪个才是真的?不知道。

  知道的是,眼下的凤凰山,正渐渐变得如远古时西王母所见,青峰数重,错落有致,花香鸟语,秀木葱郁,龙拥虎抱,藏风聚气,山水灵透,气象万千。

  知道的是,凤凰山脚下的这条滹沱河,浩浩荡荡一路向东,流啊流啊,一流就是几千年。

  定襄凤凰山庄

  岚烟凝聚看象山

  那时候秦始皇喜欢游山玩水。他在五台山玩了两个月,准备回归咸阳。路过本县时,原先并没有停留的意思。

  要怪就要怪这个赵高,赵高说:“万岁,臣听说离这儿不远有一座山,活象一头大象,这里的人都管它叫象山。听说这山还会长,一天就能长一尺呢!”

  秦始皇一听,觉得是件稀奇的事,就令地方官领着去找。没走多远,便看见了那座山。这山,从远处看果然跟一头大象差不多,头朝西南,尾巴朝东北,还在不停地蠕动。秦始皇觉得好玩极了,便带头上山。在山上玩了好大一会儿,才余兴未尽地返回咸阳。

  秦始皇回到咸阳后,还在一直想着象山:“朕看过那么多的名山大川,都没象山有味道。可惜它离咸阳太远了,不能天天游玩,如朕心愿,真是扫兴!”

  想到这儿就有些闷闷不乐。赵高看出了秦始皇的心事,就跪到地上奏道:“万岁,您可是还在想那象山?”

  秦始皇叹口气说:“想,当然想。可想又有什么用,也无法令朕天天游玩哪!”

  赵高一听,忙说:“好歹那象山不大,咱为啥不干脆把它搬到咸阳城里呢?那样的话,万岁就可以随时登山游玩了。”

  秦始皇一听大喜:“好主意,好主意!不过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它搬来呢?”

  “这好办,刘斟不是有赶山神鞭么?一定能把那象山赶来。”

  秦始皇一听高兴极了,立即令赵高带领五百官兵,跟随刘斟去赶象山。

  走到半路时,赵高问刘斟:“在皇上面前,海口我是夸下啦。你那赶山神鞭到底灵不灵啊?如果赶不动象山,咱回去如何向皇上交差呢?”

  刘斟笑笑说:“你放心吧!我这神鞭灵着呢,只要打一鞭,叫它落到哪儿,它就落到哪儿,不信,我给你试试。”

  他指着不远处一个小山头说:“你想让这个山头落到哪儿吧?”

  赵高说:“这里到处都是山,从这儿移到那儿也没啥意思。不如这样,就叫这山头落到象山旁边吧。”

  刘斟答应一声,举鞭就朝那个山头打了一鞭。说也怪,鞭声响处,那座山头真的一眨眼就不见了。

  他们跑到象山一看,那里果然多出来一个小山头,就是现在的那座小象山。

  这下可好了!本来只是一头大象,现在变成了一大一小两头,赶回去皇上岂不是更高兴?刘斟高兴极了,对着象山举鞭就打。

  岂知象山是有灵性的,它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愿去供残暴的秦始皇玩弄。再说飞到咸阳一落下去,还不知要压死多少百姓呢!于是它下定决心,一动不动。

  刘斟用尽浑身的力气,叭地打下一鞭,只见飞走的是两颗小石子,而象山却一动也没动。

  刘斟觉得丢了脸,狠狠的又是一鞭,两鞭,三鞭……可那象山仍是一动不动。刘斟急了,叭,叭,叭连抽个不停,结果把鞭打断了两三截,仍不管用。

  刘斟呆了,赵高也傻了眼,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点办法也没了。象山赶不回去,如何向皇上交差呀!

  刘斟眉头一皱,忽然想了个毒计:这象山咱们赶不回去,难道还弄不死它么?弄死它,回去启奏皇上,就说那象山死了,赶来也没用了,不就行了?

  赵高一听马上同意。于是就命令跟随的五百名官兵,找来锤子錾子,在象山腰上挖一条深沟,直到挖出泉水为止。这就好比在“大象”肚上凿进一把钢刀一样,那泉水就是“大象”的血。五百官兵挖了整整一天一夜,大象死了,“血”整整流了满满一沟。“大象”至死,也没向前挪动一步。

  谁不信,可以去看看,那山活似一头大象领着一头小象,就是不再往大长了。

  这是一种传说。

  另一种传说更是简单——

  说是当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听说五台山大兴土木,修建大雄宝殿,心里颇为不平,就想在五台山也建造一座八仙庙。为防消息泄漏,他不在五台当地打石备料,而是在忻口就将建庙用的材料搅拌好,再用仙术把这些搅拌好的材料变成一只只大象小象,由忻口赶往五台。不料途经这里时,被一个孕妇发现了。孕妇看到一群大象小象急急向前奔跑,感到非常惊奇:咱这地方,哪来这么多的大象小象啊?便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快来看啊,哪来这么多的象啊!

  她这一喊不要紧,韩湘子的法术破了,奔走的大象小象再不能走动。被人识破后的建庙材料,不能再用仙术运往五台,就只好留在这里,变成了现在的象山。韩湘子的八仙庙最终也没有建成。

  这么多的传说,各有各的说法,究竟哪一种是真的?不知道。反正都是民间流传的。要想知道真假,只有去问当地的乡亲了。

编辑:凌紫涵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