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地道战》为啥要在锅下面挖个洞?

2016-11-13 10:20:04 来源:



电影《地道战》的原型是,冀中清苑县冉庄民兵,运用地道战打的 日伪军曾传出这样的禁令:“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被国内外高度赞扬,冉庄民兵,先后进行地道战17次,杀敌267名。

1.地道战的来源

抗日战争中期,由于日寇加紧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斗争环境异常残酷 ,在平原的抗日军民,打不了山林战,伏击战,于是就发明了,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联、不怕水淹、不怕毒气,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战,成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一大法宝。




2.地道战,为啥要在锅下面挖个洞?

在初期的地道里面,主要是为了,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逃跑和猎杀敌人非常不方便,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对于同志们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在1943年开始逐渐完善这个问题,在冀中平原和冀南,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敌人为了破坏我们的地道,也费尽心机,经常采用在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井、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保垒。 这也就是我们在看《地道战》时,为啥要在锅下面挖个洞的原因。




编辑:刘丽敏

64.8K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