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熟读多遍的《楞严经》到底有多厉害
《楞严经》中有雍容裕如、浑灏流转的机锋,有对妙明真心睿智而深邃的思索,有对了悟境界诗意而哲理的描绘,有在它影响下无穷无尽孤拔峻峭的禅宗公案和睿智超妙的禅门诗偈,因而受到历朝历代士大夫的欢迎,许多士大夫的学佛因缘都可追溯于此。
其中大文豪苏轼和其弟苏辙都对《楞严经》非常的推崇。
今天简读君就来讲一讲苏辙与《楞严经》的渊源。
苏辙,字子由,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人氏。历史文坛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上的佼佼者,他与其兄苏轼与其父苏洵并称苏门三学士,时称“小苏”。文章名气虽不及兄长,然其文风独具一格,苏轼赞叹他的散文说: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苏辙才气了得却又不限于文人行列,他还是一位佛教的在家居士,一名禅宗的践行者。早年他就有寻寺访僧的乐趣,不同于时下一些文人因政治前途不如意而借佛避世,他则是内心深处喜爱佛法的。苏辙对佛教中的如来义理的渗入并非停滞于口头禅上,而是一位有着真实修证的禅人。更与佛教中素有“自从一见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美誉的楞严经颇有渊源。
苏辙的合集《栾城集》中提到他生平初涉楞严经的心得:予久习佛乘,知是出世第一妙理,然终未了后从入路。顷居淮西,观《楞严经》,见如来诸大弟子多从六根入,至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混入性海,虽凡夫可以直造佛地。短短几句话,便知苏辙是一位大乘的禅者,是一位有着正法眼的修行人,此时的苏辙虽未透彻禅宗义理,但足以见其宿世善根之深厚。
苏辙自小习儒,十八岁那年与兄长苏轼一齐入京考科举,同中进士。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极度赞赏苏氏两兄弟,在看完他们所作的制策论,回宫后也喜不自禁地说:“朕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早期的苏辙官途顺利,深得君王赏识,后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政见,遭到排挤,同时随着年龄变大,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变淡,便慢慢栖心于佛教。
苏辙晚年退居颍川后,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他在《颍滨遗老传》说:“昔予年四十有二,始居高安,与一二衲僧游,听其言,知万法皆空,唯有此心不生不灭。以此居富贵、处贫贱二十余年,而心未动,然犹未睹夫实相也。及读《楞严》,以六求一,以一除六,至于一六兼忘,虽践诸相,皆无所碍。”可见苏辙认为研读《楞严经》是其证悟的最大助缘。
《楞严经》自古公认为“佛法百科全书”,含摄诸多深奥的佛法义理和修持法门,彰显了佛法大智慧,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
《楞严经》内容丰富,义理深邃,历来被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个宗派的极力推崇,包括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
佛教中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楞严经》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佛经之一,被尊为“经中之王”,是正法的代表,无数人深受其影响,从中获得智慧启示。
过去的大德高僧无不赞叹楞严经。近代虚云老和尚对《楞严经》特别重视,他曾开示道:“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参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消除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编辑:刘寰羽